第9部分(第3/4 頁)
糧倉建設還要加快。等淡季後就要搞人來弄糧倉了。“族長,彝家大頭領在船廠光候大駕。”
該來的總算來了,依賴種水稻的越、彝、苗等等各家都想辦法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彝家當然想到楊晨毓這個老好人了。“賢弟啊,讓為兄可是好等啊。”“罪過罪過啊。”楊晨毓也裝大尾巴狼了。在瞭解悽慘的情況後楊晨毓開始覺得敲竹槓機會來了“這樣吧,今年旱災,我們也沒有多餘糧食,只有去年一點保命的成糧。要不這樣吧,兄弟我把自家的糧食勻點給你。”楊晨毓說謊不帶隔愣,自從修好梯級水壩和開挖小河蓄水來,谷地根本就不缺水,何況種得都是耐旱作物,江南的旱情和北方旱情差好多,只是水稻、旱稻不行,絕收了。對玉米和鷹嘴豆而言根本不算什麼,何況還有穩定的水源來灌溉。要說也是個小豐收。等田地熟化後畝產10石夏糧不成問題。“彝族老大給繞進去了,不過既然人家答應幫忙,也就不能讓人家空手吧。在一番客氣後,楊晨毓拿下從這個河流船廠直到山上溪水口所有的山林田地。本來就30來戶彝家而已,彝家老大覺得還賺,畢竟族人西遷後實力大損,搶恐怕不行。就讓出一小塊地盤而已。彝家生產原始,也就刀耕火種的,水稻需要精耕細作,怎麼會有餘糧呢?絕收後,種子還是要留的。只能吃野菜和打獵為生。可水草不行,動物也大大減少了。楊晨毓鼓動彝家大佬“我們收奴隸,尤其是小孩,一個小孩換50斤糧食,一個成人換100斤糧食,女的減半,女孩25斤,女人50斤,老人再減半。”在援助完去年成糧後,又出了餿主意。越、苗、畲各個村子人都不多,要是搞下幾個來,你們也就發了。
隨後谷地的船隻進出絡繹不絕,彝家老大在血盟後,帶著成糧回山了。當然楊晨毓也不是傻子,只給了3000石成糧。各家在山外新地畫線開始種糧開地。還是缺人啊。想什麼來什麼,彝家老大太貪心了,又帶來了500奴隸,不過只有幾十個男子,楊晨毓沒付出多少,就送進谷地裡。苗家也和山下政府軍世傢俬軍什麼的大打了一仗,賣來成年漢奴2000人,換取糧食16萬斤,哈哈,發財啦。楊晨毓把2000漢奴戰俘給帶進谷裡。在分給女奴後,打亂分給各家,原來的谷地的奴隸給發配到外面新的地方開田地、伐木材、開石材、壘石壩、建磨坊。從船廠一路向上的河谷地帶興起一片旺盛的建設高潮。由於老奴隸們的女人都懷了孩子,他們逃跑的人也沒有,何況外面還是饑荒。新來農奴們在分配好女人後,被安排完成糧倉擴建工程,開採石料的監工頭子陪伴著楊晨毓和虞曲一起視察,奴隸們一人一個木碗盛滿了豆子燒水豚肉,蹲在地上在狂吃著,每人每天1斤豆子2糧玉米窩頭和2兩肉,肉在第一頓都給燒在豆子裡。虞曲看著黑壓壓的人頭就說不出來的高興。楊晨毓等大家都吃完後說道,“你們想過主人的日子麼?你們想有幾百個奴隸麼?你們想要滿倉的糧食麼?那麼就好好幹活,等有人願意從軍,立下軍工後我就給你們田地、女人、牲畜。”奴隸們有點反應不過來,奴隸兵團麼,也一樣能搞,關鍵是要給予值得賣命的東西。
騎著騾子回家後劉全和馬豔麗率著自家的奴隸在楊晨毓家幫忙曬乾草,堆草垛。娜達莎的小狗們已經到膝蓋了,馬豔麗乘著大狗和楊晨毓撕磨之際,讓奴隸把幾條小狗抱到自家去。娜達莎發現不見小狗後,到處亂找,楊晨毓來到狗舍,把裡面的小狗都放出來放風,娜達莎在小狗堆裡亂找,最終沒有辦法只能委屈地臥倒在楊晨毓的搖椅下。小狗在農莊裡到處發飆。惹事的小狗給鵝們一齊努力又趕回了狗舍。倆小傢伙看得直樂。咪咪也大膽安慰起娜達莎。楊晨毓挑了3條小公狗,給栓了條皮帶牽了起來,小狗要逃,卻毫無辦法,這般大的狗是要訓練了。各家小孩大人幾乎人手一條小狗訓練著。騾子也由奴隸們每天牽著溜達,看得楊晨毓直可惜。必須讓大家習慣騎馬,當然這個騾子不是用來狂奔的,只是用來走,還有耕田。漢奴有隨軍馬伕鐵匠,都給楊晨毓找出來,搞起了鐵匠鋪和馬伕培養班。奴隸飼餵方式還是有很多是按照楊晨毓的喂肉馬法喂的,要挑選一批做軍用就不同了。在楊晨毓的親自批准下,淘汰下比較差的公騾子閹割後做軍騾。其它仍然留著繁育。由於第二胎後普遍在4…6匹左右,而個體很小,所以養到斷奶後,母騾繁育下一代時間也比馬和驢縮短很多。何況小騾是飼餵精飼料為主,長地快,不需要完全成熟,母馬就可以繁育下一代。和母豬一般一年兩胎。劉全以前是庶出,所以也在家養馬養牛的,對農活還算行。第一次看到這種奇怪的馬,有點說不出話來,“姐夫,這個馬是天馬還是神馬乎?”“非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