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諡壯武。
《練勇芻言》五卷,五篇,約一萬字。據王鑫自序講,五篇之外,尚著有《技擊》、《陣法》、《述古》三篇,未來得及刻印,因咸豐四年(1854年)在嶽州打了敗仗,恥於公諸於世。咸豐七年(1857年)擬重加訂正刊行時,僅存五篇,後三篇佚失。這五篇內容主要講人員、武器裝備編制;號衣、腰牌、名冊等制度;各級軍官及士兵的職責;戰時和平時的指揮訊號;軍中賞罰條例;訓練科目及方法等。具體篇目如下:
營制一:每隊之制、每哨之制、每營之制、長夫之制、隨營之制、帳棚之制、響器之制、旗幟之制、號衣之制、腰牌之制、名冊之制、結狀之制。
職司二:營官之職、幫辦之職、正哨長之職、副哨長之職、什長之職、左伍長之職、右伍長之職、侍勇之職、壯勇之職、遊勇之職、護勇之職、散勇之職、探勇之職、夥勇之職、長夫之職、諸色隨營人等之職。
號令三:響器、旗幟、暗號。
賞罰四:重獻計、重偵探、辨戰功、厚恤養、貴親愛、明功罪、辨尊卑、禁騷擾、絕謠言、戒漏洩、止喧譁、嚴出入、明分數、定晨昏、申夜禁、勤操習、重軍器、慎戰鬥、戒貪財、戒恃勝。
練法五:練目之法、練耳之法、練口之法、練手之法、練足之法、練身之法、練心之法、練膽之法、練謀之法、練識之法、練氣之法、練精神之法。
《練勇芻言》為訓練鎮壓太平天國的軍隊而作,政治上無疑是反動的。但是從軍事的角度看,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借鑑的思想。例如,主張〃凡賞罰務須嚴明,不可稍涉偏私。〃(卷二《職司》)要求賞罰使每個人都知曉,真正達到懲勸的效果。提出軍官要與士卒〃同甘苦,均勞役,恤飢寒,問疾兵〃(卷二《職司》)。對軍官的許可權,規定平時遇事要請示彙報,但戰時可以臨機決斷,〃臨陣時,有不容緩辦者,雖大事亦可先行處決。〃(卷二《職司》)提倡軍人之間相互關心,互相幫助,規定:〃同隊有受傷及疾病,能盡心扶持調養,不辭勞瘁者,查明記功。〃〃有能解釋同隊小忿,使相親愛者,記功。〃〃有能以武藝盡心教人者,分別行賞。〃(卷四《賞罰》)提倡士卒尊敬長官,規定士卒不僅要尊敬本單位的長官,而且要尊敬其他單位的長官。為爭取民心,特別強調民眾紀律,規定:〃所過地方,務須秋毫無犯,不得強買強賣,勒賒勒借,擅動民間一草一木,如違立新。〃(卷四《賞罰》)重視戒除恃勝驕傲情緒,他總結了勝兵易驕,驕兵必敗的規律,把〃戒恃勝〃作為一條紀律,規定:〃打勝仗後,尤宜加意提防,如或鬆勁,重責不貸。恃勝者敗,古今一轍。打勝仗後切勿稍懷驕心,如有以得勝二字傲人者,削功不錄。〃(卷四《賞罰》)在訓練方面,較之戚繼光的〃六練〃,有些地方有所發揮,如提出〃練謀〃、〃練識〃等。認為不僅軍官需要練謀,兵勇也要練謀,〃練出一副名將本領來〃(卷五《練法》),為將官出謀畫策。還指出:〃有識自然有膽。人所見為可怕之事,我偏有道理處之;人所見為難能之事,我自有力量擔當。〃(卷五《練法》)
《練勇芻言》除了政治上反動外,內容上也有不少封建糟粕,如因太平軍用黃色旗幟,便取木克土之意,規定鄉兵旗幟均用藍色。他還用宿命論教育兵卒不怕死,胡說什麼〃死生自有命在,命該死,雖善逃,生路斷,不能延過一時半刻。
命不該死,雖當萬無生理之時,偏救出命來了。〃(卷五《練法》)等等。這些內容無疑是應該認真剔除和批判的。
《練勇芻言》初刻於咸豐三(1853年)、四(1854年)年間,重刻於咸豐七年(1857年)。以後又有光緒十七年(1891年)刻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刻本、《兵書三種》本等。
第三節鄉兵管見
《鄉兵管見》是清代關於保甲團練的兵書。李柬撰。李柬,字敬之,清北平(今北京)人,生平未詳。
清代已進入封建社會的末期,政治上日趨腐敗,經濟上加倍對農民盤剝,廣大農民不堪忍受非人的生活,紛紛揭竿而起,造反起義,〃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卷一)封建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地主大戶惶惶不可終日。地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自身利益,便大興保甲團練,建立地主武裝。於是一批專講團練鄉兵的兵書應運而生,《鄉兵管見》就是其中的一種。
《鄉兵管見》完全是為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而作,作者直言不諱地說:〃團練之設大半皆為富者設也。〃(卷一)其直接目的是鎮壓農民起義,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