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原文提出的〃調募客兵不如調土著之兵,可調習而有常;官造戰船不如僱民間造私船,皮堅久而省費〃的主張,評論說,〃蘇松海防所依賴者,無過兵船。
第招募客兵亦未為不可,至於戰船民造,實為堅久,是當永為例雲。〃《海防圖論》是明代的重要海防文獻,所提出的御倭方略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據胡宗憲《籌海圖編·序》可知,此書在嘉靖年間刊印過,稱《萬里海防》,此刊本今不可見。萬曆年間刻本改稱《海防圖說》。以後被《兵垣四編》、《長恩書室叢書》、《後知不足齋叢書》等叢書收錄,均題《海防圖論》。
第四節江南經略
明鄭若曾撰。鄭若曾完成海防專著《籌海圖編》以後,為使〃江海巨防相為表裡〃,〃操小舟遨遊於三江五湖間,所至辨其道里通塞,錄而識之。形勢、險阻、斥堠、要津,令工圖之。相度於居民,爰諮於父老。集一方之識,即為一方之計,務求切實可行,不必奇詭迂誕也。雖僻遠未經移書往通亦得其概。凡二越歲,而略者始詳,訛者始信。為書九百九十翻,為圖一百八十有五,論議、考說、記辨三百五十有奇,而舉要之類不與焉。共計十餘萬言。〃(《自序》)作成江防專著《江南經略》。福建林潤任應天巡撫時,鄭若曾將該書進獻,受到林潤的重視,為其評點,並於隆慶戊辰(1568年)刊行。
《江南經略》共8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卷一之上為兵務總要;卷一之下為江南內外形勢總考;卷二之上至卷六之下記蘇州、常州、松江、鎮江四府所屬山川險易、城池兵馬,各附以土寇、要害;卷七上下論戰守事宜,卷八上下則雜論戰具、戰備,而終以水利、積儲與蘇松之賦糧。卷一之下至卷六之下附有南畿全圖、倭寇海洋來路之圖、府州縣全圖、江河湖圖、海防圖、江防圖、湖防圖、備寇水陸路圖、險要圖等地圖。全書詳細篇目如下:卷一上:兵務總要、海防、江防、太湖之防、四郡、各州縣、腹內地方要害、御將、攬權、選兵、養兵、練兵、設險、分合、賞罰、兵戒、兵器、重守令、守城、土寇。
卷一下:南畿總論、備留都六議、蘇松常鎮四府總論、海防論、兵船會哨論附錄、江防論、江淮要害論附錄、江防議附錄、太湖考、太湖兵防考、湖防論、吳淞江考、劉家河考、白茆河考、黃浦考、薛澱湖考、三泖。
卷二上:蘇州府總論、蘇州府疆界考、蘇州府城池考、蘇州府備寇水陸路論、吳縣境考、吳縣備寇水陸路考、胥口險要說、石湖險要說、五龍橋險要說、洞庭東山險要說、洞庭西山險要說、吳縣巡司弓兵數附。
卷二下:長州縣境考、長州縣備寇水陸路考、陸涇壩險要說、唐浦險要說、鑊底潭險要說、夾浦北險要說、蠡口險要說、滸墅險要說、長州縣巡司弓兵數附、石湖之戰議、崑山縣總論、崑山縣境考、崑山縣備寇水陸路考、奣子西險要說、千墩浦險要說、周市險要說、真義鋪險要說、斜堰險要說、崑山縣巡司弓兵烽堠附、崑山縣倭患事蹟。
卷三上:常熟縣總論、常熟縣境考、常熟縣城考、常熟縣備寇水陸路考、福山險要說、福山堡城池考、福山築堡議、福山堡兵防考、白茆港險要說、浚白茆港議、白茆水兵議、巡司弓兵議、白茆港寨兵防考、許浦險要說、許浦港兵防考、三大浦險要說、梅李鎮險要說、吳塔險要說、唐市險要說、常熟縣巡司弓兵烽堠附、常熟縣倭患事蹟、吳江縣總論、吳江縣境考、吳江縣城池考、吳江水兵議、吳江縣備寇水陸路考、夾浦南險要說、平望險要說、平望兵防考、鯰魚口險要說、簡村險要說、同裡險要說、汾湖險要說、爛溪險要說、吳江縣巡司、吳江縣倭患事蹟、嘉定縣總論、嘉定縣境考、嘉定縣城池考、嘉定縣備寇水陸路考、江東二旱寨險要說、寶山築堡議、御製寶山碑附錄、寶山旱寨兵防考、高橋鎮旱寨兵防考、老鸛嘴賊巢議、吳淞所險要說、吳淞所城池考、吳淞江兵船議、福船捕盜議、江灣鎮險要說、婁塘鎮險要說、外岡鎮險要說、南翔鎮險要說、嘉定縣巡司弓兵烽堠附、嘉定縣倭患事蹟。
卷三下:太倉州總論、太倉州境考、太倉州城池考、太倉州備寇水陸路考、太倉衛兵防考、鎮海衛兵防考、劉家河險要說、劉家河新建堡議、七鴉港險要說、奣子鋪東險要說、夏駕浦險要說、塗松險要說、太倉州巡司弓兵烽堠附、請重建兵備道疏代、太倉州倭患事蹟、太倉使往日本針路附錄、明初太倉州至北京海運故道附錄、崇明縣總論、崇明縣境考、崇明縣城池考、崇明縣兵防考、崇明縣海洋路辨、三爿沙險要圖、新灶沙險要說、竹箔沙險要說、三沙險要說、縣後匾擔二沙險要說、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