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珍貴資料。如一些雜家陣法陣圖,連研究陣法的專著《續武經總要》都未記載。尤其珍貴的是收錄了〃鄭和航海圖〃、〃航海天文圖〃,及明代一些少見的艦船兵器及火器等。
(6)圖文並茂。全書附圖738幅,除《兵訣評》和《戰略考》外,都有大量附圖,生動形象,便於理解說明文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們窺見明代兵器、車船等的形制,山川河流的概貌。(7)採用了目錄學中的參照法,對交叉重複的內容進行了說明,便於互相參照。如《軍資乘·戰·器·弩·序》指出:〃其詳則見於練制中。〃《佔度載·度·序》指出:〃若漕河,見於餉,不復再。〃這樣讀者便可到《陣練制》中去查詢弩的資料;到《軍資乘·餉》中去查詢漕河方面的資料。
《武備志》彙輯了歷代的兵學成果,包含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反映了各個不同時代的特點,但不能視其為輯錄者的思想,所以本文不再一一概括介紹,僅據序言和評點對茅元儀的軍事思想作一簡單介紹:呼籲加強武備,富國強兵。他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此三代之所以為有道之長也。自武備弛,而文事遂不可保。〃(《自序》)他痛斥當世士大夫不習兵事,遇有戰事驚慌失措,束手無策,誤國誤民。提出〃惟富國者能強兵〃,〃足餉尤先務〃(《軍資乘·餉·序》)。主張開礦、屯田、發展經濟。重視軍隊的訓練,認為,〃兵之有練,聖人之六藝也。陣而不練,則土偶之鬚眉耳。〃(《陣練制·序》)戰時號令不齊,〃不歸於戰而歸於練。〃(《陣練制·練·懸令》)在國家防禦方面,主張邊、海、江防要並重。
針對西北邊疆的特殊情況提出〃人自為守〃的戰略方針,指出:〃西北諸邊,與虜相犬牙,非隨地為堡,則子女、牛羊、儲糧、蓄芻皆虜資也。虜資糧於我,故我必清野,始可與虜戰。有堡始可以清野。虜人自為戰,故我必人自為守,始可與虜敵。有堡始可以人自為守。〃(《軍資乘·守·堡約·序》)對海防提出〃其要在拒之於海。〃(《佔度載·度·海防·序》)又認為江防的戰略地位也非常重要,指出:〃迫海而亙中區,外潰則為門戶,內訌則為腹心,故江之要與邊、海均。〃(《佔度載·度·江防·序》)對於攻與守、盛與衰、強與弱的認識,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例如,他認為我〃可攻人,人亦可攻我〃(《軍資乘·序》)。〃善守者,使不得攻。〃(《軍資乘·守·序》)能從攻與守這兩方面認識問題。他還認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指出:〃夫極盛者,必極衰,天道然也。〃〃然衰極則盛,理之常也。〃並用這一道理論證貢市潛伏危機的道理,勸說明廷振興武備,指出:〃貢市者,體極尊,名極美,而財日浚,備日弛,丁我之盛,其衰伏焉。有所衰,必有所盛,可不畏哉。〃〃我不振則彼強,故張皇六師,非黷武也。〃(《佔度載·度·四夷·北虜考·序》)
由於茅元儀長期與清政權處於敵對陣營,加上他為抗擊後金政權、保衛明廷的著書目的,書中有許多對女真族和後金的不敬之語,所以,這部很有價值的兵書在清代遭到禁燬,清乾隆年間被列入《違礙書目》和《清代禁燬書目·禁書總目》。致使這部兵書的版本發生了較為複雜的流變。明天啟元年(1621年)刻印本,由於保持了本書原貌,〃多悖礙字句〃(姚覲元:《清代禁燬書目·禁書總目·補遺一》),在清禁書嚴律下,流傳不廣。現在只有北京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等幾個大的圖書館藏有此本,而且有的本子被清代人挖掉了一些〃違礙字詞〃。明天啟年間刻的版塊,後被汪允文收藏。汪允文錢塘(今杭州)人,室號蓮溪草堂。
清初,他對收藏的明刻板塊進行挖改修補後,進行了重印,因書名頁下印有〃蓮溪草堂藏板〃,故稱為蓮溪草堂本。此本撒掉了卷首李維楨、顧起元、張師繹、郎文�、宋獻、傅汝舟等六人序,挖掉了茅元儀自序中的〃東胡〃。清廷取得政權之初,尚無暇顧及禁書,出現了一種刻印較好的據明本覆刻本,由於未著明刻者姓氏和刻書年代,往往使人誤以為明刻本。實際上若細心觀察亦不難鑑別,因為,它為避清諱對原序言進行了篡改,如茅元儀自序中的〃東胡〃改刻為〃兵戈〃;郎文晚序中的〃東夷小丑〃改刻為〃域中小丑〃;張師繹序中的〃建夷匪茹〃改刻為〃邊陲告警〃等等。並抽掉了李維楨序。
正文中凡對清〃違礙之語〃均缺字,並刻成了墨圍,還抽去了第二百二十八卷《四夷》中《女直考》的內容。日本寬文4年,即清康熙三年(1664年),日本須原屋茂兵衛據明刻本覆刻。此本增刻有日文假名訓點,序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