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空虛,如果真看到十幾萬明軍蔽海而來,鄭成功覺得馬逢知可能根本不敢抵抗,甚至倒戈投降。
鄭成功寫給鄧名的這封信絕對稱得上是推心置腹。以前他有些懷疑文安之是永曆的死黨,所以和張煌言策劃反攻南京時,並沒有打算過早通知奉節。可是趙天霸的到來讓鄭成功驚喜交加,不僅僅因為發現了唐王后裔的蹤跡,更因為這是一個得到文安之支援的唐王后裔。
文安之對四川明軍有著絕對的影響力,而且是天啟朝的老臣,無論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分量十足。鄭成功以前雖然盤算著要不顧一切地給唐王續嗣,但他知道以張煌言為首的浙江明軍必然反對,若是他自己找到鄧名,估計張煌言也要反對,而且會懷疑是鄭成功派人假冒的。
但現在文安之突然從潛在的反對者變成了強力的盟友,鄭成功到時候只要把文安之往前一推,說明這位少唐王是文安之找到的,那張煌言還有什麼理由懷疑?歷經天啟、崇禎、弘光、隆武、永曆這麼多朝的元老,找到的少唐王怎麼可能是假貨?文安之會為了幫助鄭成功而不顧晚節嗎?既然誰都知道文安之不可能撒謊,那鄧名的身世就不容置疑。
不過文安之為什麼要幫自己呢?這個問題困惑了鄭成功很久。
文安之出山是為了大明社稷而不是為了永曆天子,但隆武、邵武和文安之並沒有什麼交情。最後鄭成功覺得,可能是當今天子太讓文督師失望了,為了大明的社稷,必須另外找一位能夠不讓海內志士失望的宗室——鄭成功對鄧名還沒有什麼瞭解,文安之在信上關於鄧名連破譚弘、譚詣二人的描述鄭成功也沒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宗室子弟不可能有這個膽子。文安之既然推薦了這個人,那麼給他多多吹噓兩句也屬平常。
在確認了文安之是盟友後,鄭成功對這場反攻就有了全新的構思。
之前張煌言建議和鄭成功分工:鄭成功負責攻打南京城和長江下游地區,而南京城的上游還有江西則屬於浙東明軍的進攻目標。對此鄭成功欣然贊同,他猜張煌言是想保持浙江明軍對福建明軍的讀力姓,以便牽制自己,不讓自己胡作非為。不過這樣也好,那時鄭成功打算攻下南京後強行在孝陵前給唐王續嗣,要是張煌言就在身邊,這事還未必能辦成,正好打發張煌言去江西。只要把續嗣這件事辦妥了,鄭成功不信張煌言會回師討伐南京,就是真的來了也不怕他。
現在有了文安之做盟友,張煌言的勢力就不在話下。在鄭成功原先的盤算裡,奉節明軍如果不守中立那就會是張煌言的盟友,他們的實力總起來不比鄭成功差;但現在有了文督師幫忙,張煌言的三萬兵就不值一提。
而且有了文安之配合,鄭成功就可以和張煌言一起沿江而上,從南京一口氣打到三峽,把清廷徹底一分為二。清廷失去了東南幾省的賦稅重地,又被南北隔絕,而明軍反倒可以依託長江,東西連成一片並快速機動鄭成功越想越是興奮,這中興偉業,眼看就要在不經意間達成了。真虧了有永曆天子這個大靶子,把清廷的主力盡數吸引去西南了。遠在雲貴的吳三桂不用提了,就是湖南、兩廣的清軍沒有個一年、兩年都不用想返回南京一帶。一兩年後,鄭成功也不用等他們來了,如果他們不倒戈請降,就要揮師討伐他們去了。
甘陝一帶的清軍主力也有不少被派去了雲南、貴州,剩下的清軍想調遣到南京也得曠曰持久。至於燕京的滿兵,本來鄭成功就覺得自己有水師優勢不怕他們;現在更能視情況發展,必要時可以透過長江把三峽一帶文安之節制的十萬闖營舊部迅速拉來幫忙。鄭成功覺得闖營不是沒有戰鬥力,而是物資太匱乏,只要有了東南的財富支援,三峽的前闖營和奉節的舊川軍很快就能重整旗鼓。
“延平郡王真是好氣魄、好手段。”看完了鄭成功的這封長信後,鄧名感慨地評價道。
沒有說話的穆潭臉上露出極為贊同的神色,鄭成功的奇思妙想讓他們這些部下也很佩服,當鄧名問起一些細節時,穆潭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為了準備這場進攻,鄭成功早就開始在福建、廣東發起連續不斷的搔擾,讓清廷的注意力不斷南移。為了對付鄭成功,清廷已經下令耿繼茂移藩福建,以專門針對鄭成功可能發動的攻勢。得知耿繼茂移藩後,鄭成功就開始頻繁登陸浙南,不但吸引浙江清軍紛紛趕赴溫州、台州等地,就連已經十分空虛的南直隸也派兵入浙增援海防。
與此同時,鄭成功還沒有忘記傳檄南京周邊,聲稱會親率二十萬大軍前往討伐。這種檄文從來都是虛張聲勢,南京附近沒有一個官吏相信鄭成功真有二十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