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第2/4 頁)
人過目,還請他們取來水和油脂當場做試驗。
“這東西還真好用。”試驗結束後,高明瞻他們都得出了這個結論。那些粘在手上、布料上的汙泥、油垢很難用清水洗乾淨,而用這個磚塊塗抹幾下,再搓一搓,就很容易地洗掉了。
“這是成都一家新開張的煉丹商行的貨物。”四川商人笑著說道。新品種的價格當然會貴一點。為了加強說服力,四川商人還告訴王明德他們,帝''隊剛剛發下了訂單,向這家煉丹商行採購大量的肥皂,以後這種貨物會成為帝''隊的軍用必需品。
肥皂的專利權不屬於生產它的商行,有一個與這個商行同名的研究會,專利權由這個研究會與另外一個煉丹研究會分享。那個煉丹研究會也有一家同名的煉丹商行。
一開始看到這兩家煉丹研究會的地址時,這個川西商人的第一反應是遇上騙子了,因為煉丹研究會的地址居然只有亭號而沒有具體的門牌——要知道現在成都所有的地址都是規範化的,一個光明正大的商會如果在市內,肯定是某某路某某號;如果在郊外,地址也會是成都府某某亭某某號。但是分享肥皂專利的兩個煉丹研究會都是成都府五十一亭,由亭長轉交而沒有具體的門牌號。
不過認真一打聽,還真不是子虛烏有的商行,而是五十一亭的特殊規定。據說整個五十一亭都在軍方的控制下,從亭長到亭士都是帝''隊的現役人員,入內信件一律不標門牌號,而是由軍方警備人員根據單位名稱轉遞——再考慮到帝''隊都訂購他們的產品,商人的懷疑也就煙消雲散了。
這個規定引發了商人的好奇心,他曾想親眼去看看這個神秘發明人,順便討一杯茶水喝。但他沿著五十亭走下去,見到的就是五十二亭了,中間沒有任何空地,也找不到理應在這個位置上的五十一亭。既然如此,記住這個單位的名稱就很重要,如果產品有質量和供應問題,也好向對方抗議或是索賠。
“杜邦煉丹研究會。”川西商人在心裡默唸了一遍這個名字,他估計這是研究會的東家的名字,不過為什麼不叫杜氏煉丹研究會呢?那不是更符合傳統習慣嗎?生產肥皂的杜邦煉丹行倒是在春熙路上有一個帶門牌號的地址。如果有產品糾紛的話,商人可以先試著與煉丹行交涉,如果解決不了才會考慮去找那個五十一亭。實際上五十一亭的具體位置哪個商人都找不到,去成都知府衙門詢問時,官員們只是重複告訴他們,寫信只要寫五十一亭收,並標明行會的名稱就可以了。
至於杜邦煉丹研究會那個夥伴的名稱,這個川西商人覺得完全是在拍鄧提督的馬屁——不是常常聽鄧提督說什麼法律最大,法律是治理四川的根本嘛,所以那個商行的老闆才會湊趣地起了一個怪里怪氣的名字,那個名字同樣被這個商人牢牢地記在了心裡:“法本煉丹研究會。”
第三十九節 嚮導(上)
推銷商品的川西商人走後,下一個被帶進營帳的則是個收廢品的商人。
現在川西的商人見到清軍官吏後都只是抱拳鞠躬——他們對鄧名都不行叩拜大禮,自然更不會向這些川西軍戰場上的手下敗將磕頭;而高明瞻、王明德他們也只能對此視而不見。川西人的桀驁不遜他們現在也有所瞭解,並且開始逐漸適應了。最關鍵的是,他們既然在戰場上無力抗衡,那就只能容忍對方的傲慢,甚至會互相安慰至少川西老百姓還會向他們鞠躬。
這位川西商人的步伐堅定,人看上去也孔武有力,高明瞻只掃了一眼,就判斷對方是個軍人,而且應該還是個不錯的軍人——川西的怪事多得很,高明瞻聽說鄧名讓大批軍人離開軍隊去務農、經商,他覺得古往今來也就是鄧名能在天下未定的時候幹得出來這種事。可惡的是雖然明明鄧名這麼幹了,還是能把高明瞻打得落花流水。
高明瞻捏著對方剛才遞進來的名片,念道:“成都廢品回收商行?”
“正是鄙行。”高明瞻猜測得沒錯,這個商人是高郵湖一戰的戰鬥兵,不過不是常備軍。擊斃了順治皇帝后,他討了媳婦並且退伍,按規矩領到了自己的土地。這一年多來看到不斷有經商的戰友發財了,他也心癢難忍,前不久十幾個高郵湖的戰友一合計,都賣掉了自己的土地,湊錢開辦了商行,還從於佑明的工業銀行貸了一筆款子。因為他們都是退伍軍人,所以銀行還會減免一部分利息。
開辦這個廢品回收行是劉晉戈建議的,他發現這個行業似乎有賺頭,就積極鼓勵成都人投身其中,並穿針引線幫助他們取得貸款——劉晉戈認為這樣能夠提高他在成都同秀才中的聲望,從而把成都議會從青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