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部分(第1/4 頁)
可以了。
李國英是清廷的忠臣,既然從輔政大臣口中聽到了如此這般的暗示,也就安心等待,絕不催促,以免讓太皇太后和輔政大臣下不來臺。
可最近兩個月風聲漸漸又變了,隨著翡翠來到燕京,燕京的滿洲太君都知道西北有個重鎮叫渝城,四川巡撫高明瞻且屯且戰,在與叛賊的交戰中還能繳獲不少珍寶。
既然渝城成了八旗老少爺們的關注焦點,輔政大臣就開始環顧左右而言他,再也不提撤兵一事,反倒一封接著一封八百里加急往渝城送信。每次使者回來的時候,不但王公大臣常常有份,連跑腿的信使都能發筆小財。隨著翡翠、寶石做成的首飾戴上格格們的手腕,或是被滿洲太君抓在手裡玩賞,李國英就發現他越來越不受燕京官場的待見。
今天李國英一早就等候在遏必隆大人的府邸外,聽說是川陝總督專程來祝賀正月十五佳節,輔政大臣倒也沒有讓他久等,遏必隆的管家還親自到門口迎接,雙手接過了李國英的禮單。飛快地把禮單掃了一眼後,管家臉上不動聲色,含笑把李國英領到遏必隆的書房門前。
向輔政大臣請安後,李國英很快就切入正題,又旁敲側擊地開始詢問什麼時候能正式批准渝城的守軍撤離。遏必隆聞言立刻斂去了笑容,嚴肅地看著李國英:“你總督川陝這三年以來,朝廷向渝城投入了大量的軍餉,幾次詢問你有沒有解決四川大軍自給自足的辦法,哪怕是稍微減輕一些朝廷的負擔也好,但你始終拿不出辦法來。”
“這”李國英心裡暗暗叫苦,想靠軍屯實現駐軍的自給自足是根本不現實的。幾萬軍隊的糧食就需要十萬壯丁去耕作,可除了吃飯外,軍隊還需要武器、盔甲,如果這些都要自產的話,那還需要大量的工匠、礦工,會進一步加重對屯田的需求;為了保護屯田、礦山,就需要更多的軍隊,更多的軍隊就需要更多的壯丁;一年兩年還好,如果勝利遙遙無期,這些人除了吃飯還要穿衣,除了吃飯穿衣還要娶妻生子;旁邊更有鄧名在虎視眈眈。當初大明不就是信了什麼遼土養遼人的鬼話,琢磨著要讓遼東自給自足,最後生生地被拖垮了嗎。
崇禎皇帝長於內宮不明世事信了袁崇煥,可李國英覺得遏必隆不可能不懂得這個道理啊。
“這是高明瞻最新的奏章,我抄了一段出來。”遏必隆甩給李國英一張紙條。
川陝總督忙不迭地拾起來,開啟只看了一眼,心中就慘叫一聲:“苦也。”
年前燕京給渝城的加急信中,又一次提起了軍費問題,而高明瞻信口開河,說什麼川西遍地是翡翠、象牙,只要提供給他們足夠的武器、盔甲,清軍可以在與鄧名交戰之餘,去掠奪鄧名的礦井,把繳獲的石頭販運回內地換取一部分軍費。
李國英覺得高明瞻可能根本就沒意識到他這些話會對朝廷的戰略產生什麼影響,而且高明瞻那些翡翠到底是怎麼來的,李國英肚子裡是一清二楚。他恨不得一把將高明瞻從渝城城裡拖到自己眼前,痛罵上一句:四川連大象都沒有,那遍地的象牙是從地裡長出來的嗎?你家礦井裡能挖出象牙來?
不過李國英當然不敢對輔政大臣說真話,而且更糟糕的是,高明瞻居然還有證人。就在臘月,有一批牙雕的觀音像流入燕京,面目栩栩如生,被達官貴人搶購一空,這麼小的東西也炒到了一兩金子一個。
看到這東西居然如此值錢後,燕京就再次詢問了象牙的來源問題。高明瞻那封川西遍地是象牙的奏章送到燕京的同時,袁佳文弼、胡文科和一個渝城駐防八旗的牛錄也到了燕京,在遏必隆的紙條上,除了高明瞻的奏章摘抄,還有這三個人的證詞。
牛錄說:川賊身上個個都有象牙、翡翠和寶石,這東西在川西簡直像是大街上賣的青菜,所以賊人才會人人帶著當護身符——簡而言之,和川賊打仗,哪怕沒有斬首,也有翡翠、象牙繳獲,渝城的貨物絕對來源正當。將士出售戰利品也合情合理,朝廷還省了一份斬首的賞錢呢。
胡文科說:四川的大象確實不多(看到這裡李國英差點把牙咬碎,什麼叫不多,是根本沒有!),但藏省那邊的大象都海了,而且在遙遠的拉薩,那裡的母象都有四顆牙,公象都是七顆、八顆地長,還年年換牙;至於翡翠嘛,去過藏邊的人都知道,那裡鑄城都不用磚頭的,一水的翡翠城牆,寶石則是用來修堤壩的。最關鍵的是,藏省人不吃中國的茶葉就會死於大便乾燥,藏人十個裡有九個都是這麼死的,所以他們一天到晚哭著喊著用象牙、翡翠和寶石來換川西人手裡的茶葉。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幾千年從來沒變過——胡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