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第3/4 頁)
保護塢堡不受土寇洗劫是一回事,他們的職務來自於他們的出身而不是軍事才能,不需要接受任何軍事訓練就必然是軍官,而且就算再有軍事才能,鄰居的佃戶也不會交給他帶領。而如果招安或是停戰了,這些縉紳子弟還是要去唸書,千百年來他們在家鄉和宗族中地位提高依靠的都是科舉而不是軍訓,現在雖然是亂世,但大家都覺得要想出人頭地最終還是要科舉,有學習領兵的時間還不如好好讀書。
此時不少川西的商人已經來到山東,鄧名一上午白費唇舌,沒能說服扶清議院向四川派出縉紳子弟,中午休會的時候,鄧名和來考察市場的川西人閒聊,問他們有什麼好辦法。
“國公又不打算在山東廢除科舉,”盧歡這次作為鹽商集團的代表來到山東,幾年沿著長江的來回奔波,和帝''隊的密切合作還有在帝國議會中的鍛鍊,已經讓這些川西商人成為這個時代閱歷最廣的一批國人:“我們四川的縉紳是靠軍功獲得的,所以有大批人參加軍訓,而這裡遲早還是科舉,對吧?”
現在四川的軍訓越來越被重視,就是陳佐才的書院對軍事教材的編寫也越來越認真,因為軍隊是重要的社會地位上升渠道。
“是啊。”鄧名嘆了口氣,雖然膠東現在沒有科舉,只要一天他們不放清廷的官吏進來統治,清廷的科舉他們也參加不了,不過鄧名可沒有膽子在山東這裡公開宣佈廢除科舉。就是在四川,文安之、張煌言他們也不認為鄧名會廢除科舉,只是因為四川原先的縉紳階層完全被毀滅了,所以鄧名就以軍功為為標準重塑這個階層,等天下安定了,這些依靠軍功成為縉紳的人還是會讓子弟讀書,到那個時候自然也會恢復正常——文安之他們對鄧名的政策基本就是這樣理解的,而鄧名也不敢去糾正他們的看法。
接來下的議題就是禁海令,膠東半島沿海二十里的無人區,加上海貿和漁業,鄧名都打算分配給最支援他的那批縉紳。
“皇上厲行禁海,是擔心有海寇搔擾百姓,劫掠良善”夏捷在大會上慷慨陳詞,他和濰縣一群縉紳與鄧名最早的一批同盟,現在論功行賞的時候當然不能把他們忘記了。祖澤溥在遷借禁海的時候,講得就是夏捷現在重複的這套歪理,因為海盜要來沿海地區殺人,所以清軍為了阻止海盜殺人所以要搶先一步把這個地區的活人都殺光,讓海盜無人可殺:“沿海二十里海盜已經無人可殺了,但如果他們要更深竄入內地怎麼辦?比如三十里?難道為了預防海盜到距海三十里來殺人,我們就需要把三十里內的人呢都遷走,或是殺光嗎?”
遷界對縉紳實際也是有影響的,而且還給了胥吏敲詐勒索他們的機會,而按照清廷和祖澤溥的邏輯,若是鄧名實力更強,那麼禁海令的範圍完全有理由進一步擴大。
“既然大明的保國公今天坐在這裡,那麼就說明單純靠遷界是完全無法阻止海盜深入膠東內陸的。”夏捷不但把鄧名定義為了海盜,而且還徵求他的意見:“鄧提督,你認為海盜會在山東登陸麼?”
“從扶清滅明軍提督的角度看,夏議員的話沒有任何問題,明軍對山東的進攻迫在眉睫!”鄧名站起身環視議院全場,用沉穩有力的聲音答道。夏捷舉證的時候鄧名的身份是大明保國公,而他提問的物件則是扶清軍的司令,這一點在場的眾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瞭然於胸,鄧名自然更不會搞錯,他以膠東扶清軍最高指揮官的身份為夏捷議員作證:“而禁海令確實不能阻止明軍的登陸了。”
“所以我們要在禁海地區建立軍屯,御盜於國門之外。”如果讓某個縉紳遷移到禁海地區去,那麼他未必願意冒險,畢竟清軍有可能會來,而且拋棄家鄉的土地和宗族也不符合縉紳的願望。比如濰縣的夏舉人一夥兒,就絕對不會變賣家產去海邊。
所以鄧名幫夏捷他們設計了沿海投資公司,以軍屯的名字組織於七的難民到沿海地區開墾荒地,經營貿易和漁業。入股的縉紳派出掌櫃經營生意,而到時候的盈利由股東大會進行分配,沿海開墾出來的土地、翻修碼頭、道路,製造的商船、漁船都屬於這些公司所有,利潤歸出錢的縉紳。
而名目則是軍屯,有了這個名目後,任何單個的流民就是想在沿海地區開墾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都不可能,因為理論上那裡還是禁海區,只有掌握在扶清議院這些縉紳手裡的軍屯(公司)才有權在那片土地上活動。
因此夏舉人的提案得到了大批的支持者,但也不是沒有反對的人,有些議員的產業距離禁海區不遠,他們不希望這些外來戶成群結隊地進入沿海區,這回讓他們獨霸無主土地的願望落空。如果沒有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