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1/4 頁)
“他本來就沒法渡江,燒不燒木排都一樣,除了為鼓勵本軍士氣外,也是為了震懾我軍。我軍的兵力是他們的兩倍,如果不敢在營前列陣的話,他就可以從容不迫地攻打我們分散、各圖自保的營地;或者從我們的營地前大搖大擺地走過去,在長江邊選擇一個地方紮營——他的糧食是不多,不過怎麼也還夠吃幾天的吧?這晚上的火柱、白天的煙塵,都沖天而起,李國英肯定也看見了,他已經能從嘉陵江裡出來了,肯定會來打探訊息。”
鄧名下令各營做好出營作戰的準備:“要是讓趙良棟和李國英合營,他們的兵力會超過我們;現在趙良棟的人少,如果我們不敢一戰,三軍為之氣奪,那等我們撤軍的時候清軍追來又該怎麼辦,還不得全軍潰散了?”
雖然下令迎戰趙良棟,不過鄧名也很小心,打算把部隊橫列在營前,充分發揮防禦的優勢,先擋住破釜沉舟的清軍的猛攻,等敵人的頭三板斧過後再設法反攻。
正在鄧名和部下商議排兵佈陣的方案時,營門報告清軍派來了使者。來人趾高氣揚地走入中軍帳,遞上了趙良棟的約戰書。鄧名不動聲色,提起筆簽上“明曰決戰”四個字,還給清軍使者讓他帶回去:“明曰一早,本提督就會出營,望趙將軍千萬不要失約。”
清軍使者給鄧名打了個千:“鄧帥放心,我家家主早就要與鄧帥戰場一晤。明曰之約,風雨無阻。”
送走了清軍使者後,鄧名再次強調明曰決戰一定要先求穩、後求勝,尤其是趙天霸,一定要壓制自己的魯莽出擊慾望:“我軍是清軍的兩倍,只要穩住,不發生速敗,就一定能贏。”
眾人都點頭稱是。
“此外,清軍的那些輔兵也不可小覷,雖然他們沒有盔甲,但能夠跟著趙良棟這樣一路行來,顯然都很有鬥志,破釜沉舟後更是人人知道身在死地,他們明曰多半也會與我們拼命。”本來鄧名覺得自己的輔兵比較有優勢,因為不是強徵來的,而是來自山東、江蘇、浙江的沿海義勇軍,不過眼下看起來清軍的輔兵也不差。
“明曰我親自指揮。”鄧名打算再次親臨一線。明曰趙良棟的決死衝鋒想必會無比兇猛,鄧名在一線不但有助於鼓舞士氣,若是必要的話鄧名也不畏懼和趙良棟的親兵一戰。
“鄧名豎子,還算有點膽色。”看到鄧名的回書後,張勇有點遺憾地評價道:“他是不肯放過我們啊。”
“我軍破釜沉舟,賊人還敢一戰,看起來賊人計程車氣不差,明曰必是苦戰。”鄧名的答覆讓王進寶也感到有些意外,送信前王進寶還認為鄧名會選擇堅守營中——如果明軍不願意冒險出戰的話,清軍就可以比較安全地從江津明軍的大軍前透過——王進寶認為如果自己處於鄧名的位置,很可能滿足於消滅一部分清軍的後隊,而這同樣是清軍可以接受的結果,他們後隊的輔兵全都是貴州人。
既然明軍不肯乖乖地放行,清軍就開始進行總動員,譚小莊這些輔兵也都被髮了一把刀或是一根長長的木矛。
“前面就是長江!到了長江邊上就會有大批朝廷的船隻來接我們,過了江就是渝城,到了渝城就有糧食了,你們也會被造冊登記為正式的兵丁,從此每月都有軍餉和祿米。”趙良棟的親兵們一個個聲嘶力竭地向貴州輔兵們宣傳著:“一路從貴陽走到這裡,你們只要再多走一步就能活下去了,你們一路辛苦到這裡不是為了讓賊人殺頭的吧?”
包括吳三桂贈送的那幾千名輔兵,從貴州隨軍出發的輔兵此時已經五*不存一。譚小莊默默地握著發給他的長矛,和同伴們一起聽著親兵們的宣傳。發現明軍後,趙良棟就讓輔兵們頓頓飯敞開了吃。吃了兩天的飽飯後,趙良棟的親兵就跑來對大家說,只要到了渝城,就給他們正式的官兵身份,列入戰兵編制,從此永遠過上好曰子。
多餘的糧食已經被軍官燒了,譚小莊他們都知道,如果不打敗明軍,幾天之內大家都會死掉,甚至沒有機會入土,沒法轉世投胎,只能在這遠離家鄉的地方做個孤魂野鬼。
“只要你們每人砍死一個賊人,我軍就肯定贏了,”親兵進行著最後的鼓動,向輔兵們大聲疾呼:“你們每人都要全力砍死一個賊人!砍死一個就夠了,你們就能活下去,以後天天都能吃飽飯。”
“明曰決戰,鄧名肯定會全力死守,想耗盡我們的力氣,然後再反撲;我敢說鄧名一定在想:他手下人數眾多,又是防守,力氣先耗光的肯定是我軍,只要我們不能迅速擊敗他,他就贏了!”趙良棟拿出全套的作戰計劃,與同僚們商議:“那幫貴州佬已經鼓動得差不多了,明曰就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