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3/4 頁)
抬著沉重火炮從水面上走過去的超人,施琅想也不想地拒絕了登陸部隊的要求。
明軍依舊躲在岸深處的防線後,沒有任何出擊的意圖,看著海灘上進退維谷的登陸部隊,施琅也是一陣陣犯難。若是明軍出擊,清軍水師的火炮就能發揮作用,但像現在這樣,清軍空有強大的水師卻發揮不出作用來。
“鄭逆大約只有不到兩萬老兵了,他難道沿著海岸部署了一萬多嗎?難道他完全不想和我們打海戰嗎?”施琅感到有些摸不透鄭成功的思路,時間卻是一分一秒地流逝。
“大帥,先把部隊撤下來,然後我們直接進攻廈門港吧。”遲遲不出現的鄭成功水師導致施琅束手縛腳,本來他認為自己的計劃沒有什麼問題,現在才發現還是有很大的漏洞的。
對廈門港發起直接攻擊看起來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了,如果鄭成功真的分散了他的全部兵力到整條海岸線上,那清軍就可以擊敗明軍水師,奪取廈門港。拿下這個港口後,清軍的海船就可以直接靠上岸,快速地把部隊、馬匹和火炮等裝備送上岸。不過施琅並不認為鄭成功真會把廈門港和勝利拱手相讓,那他就需要出動水師和清軍交戰。
“只要能夠讓鄭成功把水師派出來交戰,我就可以分散兵力全面登陸了。”施琅心裡琢磨了一番,覺得這確實可以完美解決目前的困境,不,是麻煩——施琅想不出鄭成功除了出動水師主力以外還能有什麼好辦法,而只要明軍水師出現,那戰爭就仍駛在施琅預定的軌道上,明軍的一切抵抗,不過是清軍在取勝前遇到的一些麻煩而已。
“而且現在進攻廈門港,洋流也很有利,說不定能一舉擊敗他的水師。”施琅想著、想著,再次充滿了勝利的資訊,在清軍登陸部隊開始撤回海上時,施琅又望了北方一眼:“等鄭成功為了保衛廈門港無暇分身時,奇襲高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四十一節 阻擊
筆者按:以前考慮不周,文章裡的時間感覺太緊了,修改了下,本書廈門之戰的時間改為八月十曰。
明軍與清軍在廈門展開決戰的時候,鄧名在鎮江見到了張煌言和馬逢知,以及他們已經控制崇明島的好訊息。
馬逢知是第一次見到鄧名,舉止顯得有些侷促,而張煌言顯然興致很好,說起收復崇明島一事時更是興致勃勃:“上次延平郡王就想拿下此島,苦戰多曰仍未能取勝,想不到這次居然得來全不費工夫。”
上次張煌言和鄭成功並肩離開南京時,鄭成功就說起過建立長江水師的念頭,如果能夠奪取崇明島,就可以此為基地,不斷搔擾清軍的漕運。張煌言還不知道鄧名此次前來的起因是想壟斷食鹽生意,打擊四川鹽商的競爭對手,而是以為鄧名和鄭成功想到一塊去了:“說起來,提督與延平郡王在這點上,倒是不謀而合啊。”
“是,漕運乃是虜廷的命脈,延平郡王的眼光當真了得。”鄧名也不好意思一上來就告訴對方,自己來江南只是因為應了一個吃雞差點撐死的傢伙的要求,在鄧名看來,漕運無疑非常重要,但是他同樣擔心對漕運的攻擊會遭到清廷的猛烈反擊,而現在明軍是否能夠在江南展開一場圍繞漕運的消耗戰是個疑問:“若是虜廷發現漕運遇到危險,他們勢必會集中力量南下,就是吳三桂等西南三藩恐怕也都會調回來,我軍能夠在江南這裡擊敗韃虜的主力嗎?”
張煌言要比鄧名樂觀的多:“韃虜需要江南每年一千多萬兩的銀子、還有數百萬石的糧食,才能驅使北方的綠營,收買那些背棄祖宗的人為他們效力,若是韃子沒有了漕運,他們就沒幾天蹦頭了。”
不過鄧名卻沒有張煌言這麼樂觀,因為他記得太平天國也曾卡斷了漕運,但滿清還是挺過去了,他懷疑沒有了漕運或許會讓清廷變得困難許多,但如果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導致明軍實力嚴重消耗,那鄧名就必須要進行權衡了,畢竟現在明軍的力量更寶貴,比清廷更難以獲得補充。
如果漕運受到長期斷絕的嚴重威脅,鄧名懷疑清軍就會向江南派來更多的軍隊,導致他無法像現在這樣利用手中少量的兵力進行敲詐勒索。這當然會極大地影響鄧名在四川的重建工作,他的欠條是以明天的繁榮為擔保、提供資金來渡過今天的難關,如果明天沒有出現繁榮景象,那經濟會變得多麼惡劣實難預料。
“而且若是虜廷調三藩回救,晉王就可以出貴州了。”張煌言隨口說道,受到鄧名的影響,閩浙明軍對闖、西兩軍的看法也變得越來越好,至少現在再出兵,張煌言和鄭成功是絕對不會把“李賊倡亂”這種東西拿出來當檄文的開頭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