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名並不十分了解,他盡力地回憶了一番,最後定下規矩,暫時只允許放貸給那些有需要的退伍軍人。而且要嚴格控制放量,以免造成通貨膨脹,其他人對鄧名的想法有些不解,覺得這不過是把欠條從左手換到右手的事情,反正銀行也是衙門開的,千條也是衙門收取的。對於眾人的不解,鄧名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理由來解釋,就告訴他們自己將來還有一些掙錢的門道,但一時間用不上,現在是在進行一些預備工作。
聽鄧名這麼一說,頓時所有的人都沒有疑問了,大家都知道鄧名做生意天下第一,既然他說將來要利用這個掙錢,那就沒有問題。除了銀行的問題外,鄧名還推出了商行制度,這個也是他仿效未來的公司制度。商行制度規定,成都府的一切都由政斧專賣,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水裡遊的,都要衙門許可才可以捕捉或出售——眼下鄧名當然沒有人手也不根本不打算去管百姓是不是捕魚,但他先把這個專賣權抓在手裡。但任何商行只要繳納一定的欠條,就不再受到欠條的約束,這個生產和出售權利是授予商行而不是個人。
對此鄧名同樣不知道具體的理由,不過既然他的前世各國都採用公司制度,那他認為這個制度一定有其先進姓。對於鄧名的這個安排,部下們也都接受了,任堂等人都覺得鄧名這個規矩背後好像頗有深意,暗自猜測這又是鄧提督在為將來掙錢的手段做鋪墊。
“還有一個問題,有很多人都問過我,那就是平時如果遇到糾紛,應該去哪裡評理。”透過分析資料,鄧名發現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這些輔兵在軍中自然有長官負責處理矛盾。但現在他們退伍了,也就不再受到軍法的約束:“如果出現爭水、爭地,口角,傷人但是沒有傷得太重,這都該怎麼辦。”
如果發生嚴重的傷害事件,自然這些百姓可以到提刑衙門告狀,但如果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的話,很多人就感覺為此專門進城一趟有些不划算。這些退役的軍人本來有很多都是來自四川的難民,舉目無親,乍一離開軍隊有不少人都有孤獨和畏懼感。
“以往這種小事一般都是鄉老來評理的。”任堂嘟噥了一聲,沒有繼續說下去,現在成都附近沒有宗族,沒有德高望重的鄉老。而且由於鄧名的低稅政策,農民分佈在廣闊的土地上,確實不可能什麼小糾紛都進城一趟,但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就會出現老實人受氣,橫行霸道者得利的現象。
“如果我們不管的話,也會有其他人出頭來管,若是出個公道的人還好,但我覺得多半會演變成惡霸。”鄧名認為任何權利的真空都會有人來彌補,這在東西方都是一樣的。西方是國王在地方上的權威受到領主的挑戰;而中國則是地方豪強、縉紳控制了基層的司法權。
這個問題以前鄧名並沒有意識到,直到這次面談會才浮現出來,他認為現在成都附近的百姓中未必沒有這個問題,那些潛在的豪強可能正在形成。只是時間短所以還沒有形成對百姓的控制力,那些未來的豪強此時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力量,現在他們可能還和普通農民一樣,只是比較有威信,說的話鄰里都肯聽。這個根子必須要及早掐斷,鄧名又丟擲一個解決方案:“我打算成立一批鄉亭。”
劉曜等人的麾下,還有一些年老體衰的軍人,或是因為各種原因致殘的可憐人,這些人失去勞動力後,只能在軍中乞活。鄧名已經向軍方索要這些沒有生產能力的軍人,要求軍方同意他們退伍。
對此軍方完全不反對,和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一樣,明軍的將官和士兵之間也有一種類似山大王和嘍羅的感情,正是這種感情讓軍方願意繼續養活這些殘疾人和老年兵,不忍心看他們活活餓死。不過也就是不餓死罷了,他們能夠得到的生活物資數量肯定無法與勞力相比。
既然鄧名宣佈以後這些人都由都府衙門來養活,軍方也很痛快地把這些人都交給了鄧名,一共有二百多人。這些人只是難以勝任沉重的農業生產工作,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工作能力。
“具體建多少個亭,可以再研究,我打算讓找幾個讀書人教他們讀書認字,從最先學會的那批人挑出亭長來,其他的人都是亭士。”鄧名計劃在將來建立警察局、消防站和郵局,把政斧的權利深入到社會基層,不給族權和豪強生存空間,不過現在沒有那麼多工作好乾,可以讓這個亭兼任以上的那些工作:“亭長和亭士要學習律法,地方上有了糾紛,就一律由亭長和亭士出面解決,只要不涉及到殺人、搶x劫、盜竊、嚴重傷人等重罪,亭裡就可以解決。如果同秀才不滿意亭的解決方案,可以向提刑衙門訴告。”
儘管短期內不太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