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斷,”鄧名覺得穆潭說的很對:“要是有吳三桂派一小支部隊來送死,他們就會被我們擋住,李賊就算想支援他們,中間也還隔著一條長江呢。”
現在浙江兵依舊執行軍屬分營制度,袁宗第確認鄧名打算在戰後把這些人統統運去成都後,就建議鄧名提前把這些軍屬都運走,不要讓他們在戰場附近添亂。雖然闖營對這種分營制度很有經驗,但那也是因為沒有根據地而不得已的行為,既然現在成都是一個看上去還穩固的基地,那也沒有必要再讓家屬隨軍了。
這個建議鄧名當然很贊同,當下遊再有運輸家屬的船隻從奉節開來時,明軍就讓這些船隻不要停留,繼續向上遊駛去直接去成都。
看到明軍的船隊一批接著一批從城前駛過,其中好像還有不少婦孺後,渝城城內的李國英也是驚疑不定。現在李國英還不知道高明瞻已經兵敗成都,但看到明軍這個架勢後,李國英也感到敵人似乎對川西的安全非常有信心,不然怎麼敢把戰鬥部隊留下和自己對峙,把軍屬一批批運走呢?
“為什麼高明瞻那裡還沒有訊息傳來?”李國英又算了一遍曰子,高明瞻什麼時候從廣元出發他是知道的,李國英認為高明瞻應該在新年前就抵達成都了,如果成都的兵力確實如情報所說那麼薄弱的話,高明瞻應該早就平定川西了。
而李國英事先給高明瞻的命令就是:一旦攻克成都,立刻派人快馬加鞭來渝城報告,到時候李國英命令士兵們一起嚮明軍喊話,估計就能打消了鄧名圍攻渝城的念頭。
一瞬間,李國英甚至懷疑高明瞻那裡出了什麼意外,不然也不會晚了快一個月還沒有捷報傳來,不過很快李國英又打消了這個念頭,他自言自語道:“賊人最早的一批的船隊,也是二十多天前才過去的,而且也沒有幾條船,應該運送不了多少部隊。”
李國英口中最早的那批船隊,就是於佑明的那一批,當時明軍才開始在北岸紮營,兵力還比較薄弱,李國英不認為敵將會在那種危險的時候把有戰鬥力的部隊派離。
“或許是高明瞻遇到了那支船隊的賊人?所以覺得川西還沒有徹底平定?”李國英認為那批明軍應該也打不過高明瞻的三千五百騎步混合部隊:“真是誤事,就算還沒有掃蕩乾淨敵人,打下成都後也該派人來讓我知道下進展啊。該不會高明瞻到現在還沒打下成都吧?三千五百多披甲,對付幾萬個農民居然也會這麼費勁嗎?”
因為李國英對高明瞻一路很有信心,所以他在渝城的部署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念頭,就是打算讓鄧名知難而退。和袁宗第一樣,李國英同樣不想打一場消耗戰,他並不知道鄧名把很多甲兵留在湖廣了,而料敵從寬,按照鄧名帶來三萬甲兵來制定戰略的。也正是因為此,忠縣、銅鑼峽等地,李國英都主動放棄,以節省兵力,同時拉長鄧名大軍的補給線。
“平西王說趙良棟他們都同意支援渝城,怎麼也沒有下文了呢?”
此時在鄧名的營中,明軍也依舊拿不出什麼速戰速決的好辦法,今天袁宗第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讓成都出兵,出劍閣偷襲廣元,威脅李國英的後方。
但鄧名不同意,根據俘虜的描述,保寧和漢中還是有相當實力的留守部隊的:“從都府到劍閣一路上沒有崗哨,無法補充糧草,我們也不知道保寧的虛實。只要李國英在保寧留了幾千兵,都府派兵去就是去送死,一旦敗了就和高明瞻的下場一樣,根本無路可逃。而且都府沒有騎兵,陝西綠營可有,他們從漢中、西安增援廣元也會很快。”
當然,這些俘虜出發的時候,李國英還在保寧,或許現在保寧、漢中、西安都很空虛,但實際情況明軍無法查明,也就不敢賭博。
“既然提督肯定不會從劍閣出發去偷襲廣元,那高明瞻兵敗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保密了。”袁宗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乾脆把高明瞻放出去,宣稱我們正派遣大軍出劍閣,攻打廣元,李國英擔心後路有失,說不定就會放棄渝城,就算他不放棄,只要派一些援軍回去,我們這裡的機會也就大了。”
“我還沒想好怎麼用高明瞻兵敗這件事,”鄧名聽後顯得有些猶豫:“袁將軍的辦法我也想過,可擔心嚇不到李國英。”
“不妨一試。”袁宗第覺得總要試驗之後才知道會不會成功:“對我們又不會有害。”
第三十九節 良機
鄧名苦思再三,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於是就同意了袁宗第的方案,第二天天明後就讓士兵把高明瞻押到船上,命令數千士兵一起列於船上,向渝城的清軍喊話。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