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第2/4 頁)
,還是要打起精神去對付的。當然,同時還要十分誠懇知白地告訴項羽,他不來救,鉅鹿就要完了。
項羽當然要去救,於是眼見擊退了章邯,乘勝追擊便有可能完全擊潰章邯軍團。但項羽還是不得不北上,本就不多的盟友不能不救,不然,來自北方的壓力將使得項羽分身乏術。
項羽提兵北上,但此刻,代郡行營率先出手了。
韓信向齊地進攻!
面對秦庭來勢洶洶的攻勢,項羽一陣頭暈。首先,便是分出主次。是救援在齊地的臧荼、田假,田都。還是救援趙歇,張耳。
項羽仔細分析秦軍的攻勢,再看幾人發出的求援書,忽然發現扶蘇竟是在邯鄲坐鎮,增兵邯鄲行營,於是得出鉅鹿更加重要,而且有特殊意義的結論。
最終,項羽主力再次救援鉅鹿。而同時,為了保全齊地。項羽命令大將龍且,與齊地田都,合併抗擊韓信,號稱兵馬二十萬。
且說韓信對陣龍且,聽聞龍且甲兵二十萬,首先也是嚇了一跳。二十萬大軍,楚人果然實力雄厚。
不過仔細一看,自然知道其中是有水分的。
雖如此,可楚兵實力雄厚,兼則田都也不是好相與的。最終思來想去,韓信知道自己首先需要在齊地站穩腳跟,將戰場拉到敵人的地盤上。
於是韓信集結手下全部精銳騎兵,迅速突襲,攻克齊地雄城臨淄。
這其中,田氏三兄弟的殘餘力量功效不小。田橫死後,田榮之子田廣繼續抗楚,得知秦兵來援,田廣所幸將兵馬投靠了秦人,裡應外合之下,臨淄城破。
攻克臨淄之後,韓信並未急於輕兵急進尋求決戰。因為韓信儘管是代郡行營軍總管,但總共兵力,算上留守,不過六萬餘。
此次能夠全部帶出來打野戰的,也不過四萬不到。這點兵力,儘管軍隊普遍水平高出楚軍。可韓信不敢大意,於是採納部下建議。
首先,韓信在臨淄站穩腳跟。請求都城派出民政官對齊地進行統治,安撫齊地人心。其後收攏田氏舊臣,鼓吹當年楚兵在齊地的暴~行,激起齊地百姓對楚人憤怒的同時,韓信大肆宣揚秦兵紀律嚴明,不擾民,是保護齊地的來的。
如此舉措下去,首先叫韓信在齊地的腳跟站穩了下來。其餘田氏舊臣,紛紛投靠。韓信在齊地的實力,也緩緩增加。
當龍且從彭城出兵,合兵田都的時候,面對韓信趁著自己不在,迅速攻克臨淄。龍且很是惱怒,下定決心,要給韓信這個曾經看不起的小卒一個厲害。
顯然,龍且是要速戰速決,心中多少有些看不起韓信的意思。
當然了,龍且也不是隻有這一個辦法。田都那邊,便有不同的意見。這田都在齊地幾次都打不死,也是有點本事的。
於是提議道:秦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
對於田都的建議,龍且敷衍了幾句,便不再提及。龍且心中既然輕視韓信,同時也知道這些不多的大軍不能耗在韓信這麼一個小卒子上。章邯在中原的軍團,可是在徐徐恢復呢,而且彭越英布這兩個傢伙,在秦庭支援下,要是再來一個突襲彭城,那樂子可就大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龍且急於求成,又輕視韓信。便否決了這個試圖拖垮韓信遠軍糧疲的正確方案。
第五十三章:先入彭城者為王
【五千三百字大章,發了。wwW。情節想了很多,不過能寫的篇幅,還是要好好斟酌。構思得太多了,反而沒法一一寫了。】
龍且領兵北上,尋求韓信主力決戰。
幾番溺戰,最終雙方隔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本來面對龍且的攻勢,韓信是打算相持穩固堅守的,畢竟在臨淄站穩了腳跟。
又有田廣帶著人籌集軍糧和民夫,堅守下去,首先撐不住的應該是楚人才是。
畢竟,一旦扶蘇全面發起攻勢,韓信在這邊拖住了龍且、田都大軍,那也是軍功。若是運氣更好,項羽敗仗,龍且田都後繼乏力,那韓信還能把這號稱二十萬打大軍給收拾了。到時候,更是破天大功了。
不過此刻,面對項羽如此攻勢。扶蘇又出手了!
此次,為了激起彭越,英布以及麾下其餘將領爭功之心。扶蘇釋出詔令:先入彭城者封王!
這一道詔書下來,全軍上下都是抓狂了。
就如當初在彭城的楚懷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