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五)如你們決定直起大別山,決心不要後方,亦應使陳謝建立此種決心。如陳謝於八月下旬渡河,可能爭取一個月時間,在豫西立住腳跟。胡軍主力由靖邊、橫山線南調,估計至少須一個月行程,該敵十分疲勞。“
毛澤東認為,進軍大別山不能像北伐戰爭時期那樣逐城逐地推進,而必須採取獨特的史無前例的進攻樣子:決心不要後方,一舉躍進到敵人後方去,先佔領廣大鄉村,以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再奪城市。
同時,毛澤東既充分估計到躍進大別山的有利條件,也充分估計到在外線作戰的各種困難。他提醒劉鄧:進軍大別山,可能有三種前途:一是付出了代價站不住腳,準備回來;二是付出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鬥爭;三是付出了代價站穩了腳。要從最困難方面著想,堅決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爭取最好前途。
直趨大別山的行動方針剛剛下定,一進入8 月,劉鄧大軍便面臨一個又一個險情。
先是險惡的敵情。
就在毛澤東和劉鄧運籌直趨大別山的時候,蔣介石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一進入8 月就改變了原來的作戰計劃,暫緩山東方向的進攻,改集大軍於魯西南,欲與劉鄧大軍進行決戰。羊山集兵敗使這位國民黨最高統帥惱羞成怒,他的眼睛盯住了我劉鄧大軍。他準備了兩把刀,一把是硬的,一把是軟的。
他倉促地從山東、洛陽、鄭州、西安等戰場抽調大批精銳力量,與魯西南原有部隊編成5 個集團共28個旅共30萬人,雲集徐州、商丘、開封之線,企圖乘劉鄧所部連續作戰疲憊之時,用重兵分五路向劉鄧大軍猛撲過來,準備用他10多年前“圍剿”紅軍的所謂“分進合擊”老戰術,迫使劉鄧持續作戰。背水作戰,把劉鄧大軍就地殲滅或逐回黃河以北,以堵住劉鄧在南線中央已經開啟的戰略缺口。
這是蔣的硬刀。
蔣介石還準備了一把“軟刀,9 年前他就使用過。那就是他準備像1938年6 月黃河決堤阻擋日本侵略者一樣,再用滔滔黃河水淹沒劉鄧大軍。他準備由開封決開黃河大壩,把劉鄧趕回黃河以北。
蔣介石機關算盡,想借天功!養育華夏子孫的黃河竟然變成了他蔣介石一件可以隨意移挪的戰爭武器。
但蔣介石一定沒有忘記,9 年前,他派軍隊在河南境內的花園口炸開了黃河大堤,不僅沒能阻擋住日軍侵華的步伐,反而造成黃河北移改道,在中原大地人為地製造了一片連年災荒的黃泛區,一場塗炭生靈的大災難。
而這一次,一旦決堤開壩,這幾十萬解放軍,這河邊數百萬人民群眾怎麼辦?
險惡的敵情像濃濃陰雲罩在劉鄧首長的心頭,而天公似乎也在與劉鄧大軍作對。自劉鄧大軍南渡黃河以來,陰雨不斷的老天,一進入8 月就像撕開一道口子似的,突然間暴雨如注,下個不停。
水火無情,黃河水猛漲,進入8 月的第M 天,黃河渡口水位便由叨米增至30。3米,每秒流量達2034立方米。
水情逼人!
從來不叫苦的劉伯承此時說出一句話:“憂心如焚!”40多年後,鄧小平談起這段往事,感慨萬千地說:“我這一生,這一時候最緊張。聽到黃河的水要來,我自己都聽得到自己的心臟在怦怦地跳!”
軍情緊急令身經百戰的劉伯承、鄧小平憂心如焚!水情逼人使劉鄧憂心如焚,而更讓他們擔心的事還在後邊。
這時一直在陝北帶著一部兵力與蔣介石重兵集團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周旋的毛澤東,突然發來一個由他親自起草的注有三個“A 級”的特急絕密電報,只有簡短的一句話:“陝北情況甚為困難。”
毛澤東任何時候都不願讓他的戰友們為他的安全擔憂。1946年去重慶人虎穴與蔣介石談判,他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這次為留在陝北,他又不知費了多少口舌,他從不願因為個人安危而影響大局,可是分佈在各戰場的高階將領,無時不在為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的安危著想。接到這樣的電報,一向鎮定自若的劉鄧首長坐不住了。關於這一點,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描述:父親告訴我們:“毛主席的電報很簡單,就是‘陝北情況甚為困難’。只有我和劉伯承看了這份電報,看完後立即燒燬了。當時,我們真是困難哪,但是,我們二話沒說,立即覆電中央,說十天後行動。用十天作千里躍進的準備,時間已經很短了,但我們不到十天就開始行動了。”說完後,父親又重複了一句:“當時,真是二話沒說,什麼樣的困難也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