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劉鄧軍主力位於大別山內線,先打小仗,後打中仗,3 個月後南北配合行動,可能進入打殲滅戰階段;陳粟、陳謝兩軍在休整後,用3 個月時間調動敵人打中等規模的殲滅戰,以配合劉鄧大軍。
同時,毛澤東還考慮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兩個縱隊出蘇北,在蘇北蘇東開闢一重要戰場,威脅南京上海。
這是第一方案。
發出電報後,毛澤東仍在反覆思索,並同周恩來、陳毅繼續商議,毛澤東提出由粟裕率軍過江的問題。
毛澤東對陳毅說,我們的戰略先是內線殲敵,然後是轉入外線作戰,而“轉入外線又有兩個方式,一為北伐軍方式,背靠後方,逐步前進;一為躍進方式的前進,超越敵人。有陣地的前進是合理想的,但依據我軍性格,應採取躍進式的。這是由於我軍依靠農村,裝備不如敵,攻堅條件不好,與有帝國主義援助的敵人作戰等條件決定的。應承認躍進是主要辦法,要避開自己短處,發揮自己長處。”
毛澤東的這種大膽構想是在劉鄧直趨大別山的戰略壯舉中獲得了巨大成功,使全國解放區的形勢大大改觀,各戰場的勝利大大發展,以致扭轉了戰爭局勢,蔣介石正在走向滅亡。毛澤東預見,1948年的渡江躍進,則預期必將促進蔣介石統治迅速走向崩潰。所以稱之為“第二次戰略躍進”,與劉鄧那一次有著同樣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一設想得到了周恩來、陳毅的贊同。
陳毅深深領會毛澤東那高超指揮藝術,在由東南來陝北的路上,他說收到了毛澤東1947年11月28日給他的電報,感到毛澤東8 月以後派一部兵渡江南進的計劃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他在回華野途中,所到之處作的報告中多次提到毛澤東的這一構想:“今年到一定時期,我們組織強大的兵團渡過長江”;“秋天大進軍到長江以南”;甚至設想:“今年秋天能組織ito 萬兵力渡過長江,今後就能結束戰爭。”
當親自聆聽了毛澤東那帶有恢宏氣勢的戰略構想時,陳毅表示完全贊同毛澤東的渡江躍進方針,並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一起研究了南進方案。
於是,1948年1 月對日,一封“絕密”電報從陝北楊家溝發往華東前線粟裕的手上:“關於由你統率葉、王、陶3 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我們與陳毅同志研究有三個方案。”
在詳細介紹了三個方案後,電報指出:以上三個方案各有優劣,請“熟籌見覆”,並對具體行動作了進一步指示。
收到這封署名中央軍委的密電後,粟裕立即召集葉飛等人進行研究,四天之後覆電中央。
電報首先對葉、王、陶三個縱隊的情況作了詳細彙報,感到無論在兵員、幹部、物資、裝備等方面都很不足,尤其是整黨整軍、思想工作上還很差,都需要時間,最近即行動恐較困難,遂對行動時間提出兩個建議:(1 )即將葉、王、陶縱調至隴海線附近繼續休整一個半月,至3 月下旬出動;(2 )葉、王、陶各縱照目前部署隨南下參加一二個戰役,3 月中旬起休整一個半月或兩個月,5 月中旬出動。並說以第一方案為最好。
接著,粟裕就中原戰局談了自己的看法,建議將3 個野戰軍由劉鄧統一指揮,採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戰法,在鄂豫皖、陝豫鄂、預皖蘇地區輾轉尋機殲敵,爭取在短期內打幾個殲滅戰,取得較大勝利。如果我軍再能在數量及技術上取得對敵優勢,則戰局的發展可以急轉直下,也將推進政治局勢的迅速變化,甚至可能根本改變敵我態勢。
這是一個穩妥大膽的設想。
粟裕對渡江路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提出兩個方案:一是由武漢以西渡江,好處是江面狹小易渡,易於阻敵兵艦;缺點是須較長時間方能到閩浙贛地區,一路將要減員一半。二是從湖口、當塗之間甚或從南京到江陰間,採取寬正面的公路與分梯隊的偷渡,缺點是江面較寬,敵人防守較嚴;優點是江南江北我群眾基礎好,葉、王、陶縱隊的幹部熟悉,渡江後主力向浙贛沿線及閩贛腹地挺進亦可調動敵人。
作為戰區高階指揮員,粟裕善於並擅長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這正是毛澤東所欣賞的。
毛澤東沒有想到粟裕的覆電來得如此之快,他讓原打算於2 月1 日東返的陳毅留下來一起研究粟裕提出的建議,32小時之後,即2 月1 日午夜月時,毛澤東親自草擬電文給粟裕,並告劉鄧、饒漱石、鄧子恢。電報說:“(一)完全同意第一方案,葉王陶3 縱即開隴海線附近再休整一個半月,三月下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