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止開動發動機,就可以完全沒有一點聲音。推進裝置安裝在具有特殊彈性的雙層減振筏座上。
發出噪音的所有艦內區域都貼上了吸音效果好的材料。船體敷設一層被稱為消音瓦的阻尼吸聲橡膠,既能
吸收敵人的主動聲納回波,又能隔絕艇內噪音的向外傳播。螺旋槳是最精密的數控車床加工的慢速單軸大
槳葉,以便儘可能不發出聲音。
艇上的每一個艇員都停止活動,他們知道,即使對方使用聲納探測,由於在水淺的海里,海底發出的
迴音大,因此難以探測到沉入海底的潛艇。
“開動雜音測定器!”安裝在艦頭、指揮塔下面和艦尾等處的音量測定器立刻開始操作,它們可測定
潛艇散到外部的雜音量。
“是0.1分貝,幾乎沒有發出聲音。”測量員的報告送到了艦長所在的指揮艙。
溫廣存放心了。
果然,聲納兵報告說:“驅逐艦的螺旋槳的聲音迅速地消失在右舷斜後方。速度和方向沒有變化。”
“繼續前進!”溫廣存命令道。
潛艇編隊到達朝鮮海峽東水道西口,是離開基地後的第二天的事。朝鮮海峽是溝通黃海、東海與日本
海的唯一通道,是朝鮮半島東、西海岸間的北經水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朝鮮海峽呈東北一西南走向,
長約222公里,寬約185公里,水深一般在50至150米,最大深度228米。海峽中的對馬島將
海峽分割成東、西兩大水道。西水道位於朝鮮半島與對馬島之間,寬約67公里;東水道位於對馬島與日
本的九州島之間,寬約98公里。日、韓兩國在沿岸的主要港口和基地有:日本的佐世保、福崗、北九州、
下關,韓國的釜山、鎮海、馬山和麗水等。同時,自東岸日本佐賀縣的鎮西,經壹歧島、對馬島,至韓國
的釜山,正在修建全長250公里的海底隧道。不論冷戰前還是之後,美、日、韓為了能控制和封鎖海峽,
都不斷加強兩岸海軍基地的建設,對對馬島、壹歧島和巨濟島上重點設防。對馬島位於朝鮮海峽的中央,
是日本前往朝鮮半島的跳板,有“日本國防第一線”之稱,為日本控制海峽的戰略要地,駐紮有日本陸軍
守備隊。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設有固定的潛艇預警水上裝置。但是,由於朝鮮海峽複雜的地理形勢,日本
和韓國任何一方單獨的水上、空中反潛,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反潛效果。日、韓便於二十一世紀初便籤訂
了聯合反潛協議,在朝鮮海峽構成亞洲最嚴密的反潛網。
“無論如何必須秘密突破這個海峽,進入日本海,消滅印度核潛艇!”這是整個編隊六百多名船員的
共同想法。此時,溫廣存選擇了最大的航線,即選擇了透過壹歧海峽。壹歧海峽是位於壹歧和九州本士之
間寬不到二十公里的狹窄的小海峽。不選擇朝鮮海峽東西水道,而選擇靠近九州的壹歧海峽來突破。溫廣
存作出這種決斷是有理由的。
“日本海軍萬不會想到中國潛水艦會從這裡透過,因為這裡最窄又最靠近日本列島反而警戒最弱。而
且,在這個海峽,日本海流的支流以迅猛之勢從東中國海流入日本海。如果停開發動機,沿著這條海流,
那麼潛艇就可以無聲無響地進入日本海。以後就該輪到我們顯威風了。”
從結局來看,這一判斷是準確的。日本海軍以及與其有合作協議的韓國海軍,甚至在朝鮮海峽上的對
馬島和巨濟島設立了前進直升飛機基地,對朝鮮海峽東西水道嚴密地進行反潛巡邏。其嚴密的程度甚至達
到了從這裡透過的中國潛水艦一艘也溜不過去。但是,對壹歧海峽的反潛監視根本沒有重視。只是有時候
從日本海返回佐世保的艦艇透過這裡,順便進行不定期巡邏。大家都認為中國潛艇不會透過這樣又窄又淺
的海峽。溫廣存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漏洞。
順海流而下,不開動發動機,沒有聲音地透過海峽的戰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潛艇從大西洋通
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時採取過的戰術。但是,當時,美英艦艇安裝著磁性探測器,發現了相當數量
的潛水艇。當時的技術水平,能消除聲響,但不能消除磁性。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