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4/4 頁)
以空軍規劃的“強網三階段”為主要架構,再逐
步整合其他軍種的相關防空系統組成的。臺灣島形狀狹長,東西寬15至144公里,南北延伸394公
裡,面積僅為35780平方公里。從軍事角度分析,臺灣島本身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可言,即使是橫亙於
大陸與臺灣本島之間、被臺灣視為臺方天然屏障的臺灣海峽,最窄處也只有135公里,作戰飛機只要幾
分鐘就可飛過。因此,建立高效的預警系統,以提高臺軍的整體戰鬥能力成為臺當局夢寐以求的目標。為
節約預警時間,AAOC空軍作戰中心還下設北、中、南三處AAC“自動化區域作戰管制中心”又
稱戰管聯隊,來整合中程低空防空導彈、戰機、防空火炮以及要點防空導彈等系統,以達到集中管制、統
一指揮運用,避免火力重疊。它的作戰指導原則為:早期預警、立即反應、多層攔截、保證摧毀;作戰理
念為:先低後高,先點後面,先西后東,陸海並重。
二炮首先端掉南投縣歸仁的固定衛星地面站,斷絕了短時間臺軍利用“華衛”系列衛星的可能,李恆
的天軍資訊戰作戰中心乘機控制了這些衛星。接著二炮又敲掉建在臺灣南、北兩處高山上的“鋪路抓”
AN/FPS─115大型遠端相控陣雷達,使臺灣防空部隊一下少了15分鐘的預警時間。這些美製
“鋪路爪”相控陣雷達採用雙面陣天線,由2000個陣元組成。掃描一次所需時間為6秒種,工作頻率
420─450兆赫,探測距離一般為4800公里,對高彈道、雷達截面為10平方米的彈道導彈的探
測距離甚至可達5550公里。由於雷達峰值功率582.4千瓦,平均功率145千瓦,兩個直徑約
30米圓形天線陣面彼此成60度,每個陣面後傾20度使整個系統極為笨重,全部裝置需一棟32米高
的多層建築物才能都裝得下,使解放軍的導彈想打不中都不可能。
海、空軍和二炮消滅臺軍北、中、南三處AAC“自動化區域作戰管制中心”的重心在於它們下轄的
臺北陽明山的嵩山、新竹的樂山、屏東的大漢山和澎湖的馬公四個CRC作戰管制中心實際上就是雷
達站,但是又具有鷹眼地空鏈路預警系統和空中的E─2T及E3C預警機聯絡。它們中的精銳是嵩山空
軍第一作戰管制中心,前身是空軍第三、六、九雷達分隊,在1963年擴編為第一管制報告中隊,在
1974年改編為作戰管制中心,設在石門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