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頁)
以安州為據點,南下可攻平壤,北進可攻義州。扼守清川江出海口,也可出黃海,直達大清國的遼東半島。
總之,安州是朝鮮北部的一個戰略要地。令人費解的是,清軍自平壤敗退後,竟然主動放棄了安州。
如果清軍集結主力於安州,就算無力收復平壤,也可阻擋rì軍北上。守安州比守義州,要容易得多。
很明顯,清軍沒有決一死戰的決心。安州距離鴨綠江有上百公里,清軍害怕被rì軍咬住,難以脫身。此外,清軍不相信朝鮮人,他們害怕當地的朝鮮人與之為敵,從而陷入泥灘中不能自拔。
而rì軍也有相同的憂慮。rì軍剛剛攻佔平壤,對於北部朝鮮人的人心向背心懷疑慮。rì本人也知道,他們扶持的傀儡皇帝很難被朝鮮民眾所接受,在朝鮮南部,甚至在京城周邊地區,抵抗運動時有發生。
而在朝鮮北部,民眾與大清國的聯絡要比南部密切得多,尤其是安州一代,百姓相對富庶,其主要原因就是,安州地區百姓與大清國遼東半島來往密切,其財富,大多來自與大清國的海上貿易與漁業。
安州民眾極有可能對rì軍採取敵視態度。
但是,安州又是一個戰略要地,是rì軍進一步北進的堡壘,越過安州,便是一馬平川,rì軍可以直搗義州,並攻破清軍的鴨綠江防線。
第一軍軍部早就看出了安州的重要xìng。剛剛攻佔平壤後不久,rì軍就派出一支數百人的先遣隊,尾隨潰敗的清軍,進入安州。
這支先遣隊的目的不是追擊清軍,而是迅速佔領安州,鞏固對安州的佔領。並將安州建成rì軍繼京城、平壤之後,另一個軍事重鎮。
跟隨這支先遣隊的,還有一百多朝鮮人。他們都是宣誓效忠大韓皇帝李熙的朝鮮官僚和王宮衛隊成員,其首領竟然是時任朝鮮總理大臣的金弘集。
金弘集;字景能(一作敬能),號道園、以政學齋,本貫慶州金氏,金弘集屬於朝鮮開化派,行事穩健,思想開明,行政能力優秀,被譽為“救時之才”。在朝鮮民眾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金弘集的政治態度原本親近大清國,是“事大黨”成員。
金弘集與大清國黃遵憲私交頗深,1880年,金弘集出使rì本,頻繁會見清國駐rì公使黃遵憲,黃遵憲曾手書《朝鮮策略》送與金弘集,《朝鮮策略》的中心意思是,朝鮮應當親中國、聯美國、結rì本,共同抵禦沙皇俄國的南下,同時接受西方先進科技,以求自強。金弘集深以為然,並將《朝鮮策略》獻於國王高宗,得到了高宗的肯定。
然而,《朝鮮策略》卻在朝鮮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儒生高舉“衛正斥邪”的旗幟,大力抨擊《朝鮮策略》。其中慶尚道儒生李晚孫於1881年(辛巳年)聯合300多名儒生在朝鮮京城伏闕上疏,號稱“萬人疏”,罵黃遵憲為“禽獸”,痛罵金弘集“藏弄誣聖之說”。金弘集一時成為眾矢之的,不得不上疏請辭,退出朝政。
甲午戰爭爆發前,神尾光臣潛入朝鮮,秘密尋找與rì本的合作者,金弘集也是神尾光臣的目標之一。
金弘集主張改革。但是,他與金玉均的觀點截然不同。
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主張激進改革,要求斷絕與清國的宗屬關係,在朝鮮dú lì的前提下,進行全方位改革。而金弘集則主張穩健改革,要求維持與大清國的宗屬關係,同時結好rì本,共同抵禦俄國。
從這個意義上講,神尾光臣要想金弘集與rì本人合作,似乎是找錯了人。
但是,神尾光臣在李罡應、柳瑩等人面前處處碰壁,唯獨在金弘集這裡,找到了突破口。
第153章 安州
金弘集主張的穩健改革,和金玉均主張的激進改革一樣,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抵。制。事實上,朝鮮保守勢力根本就是反對改革,不管是穩健還是激進,只要是改革,必然觸犯當權者的既得利益,在封閉保守的朝鮮,要想實行改革,根本就行不通。
金弘集極為苦悶。金玉均的激進改革遭到失敗,還可以得到rì本人的庇護。而金弘集的穩健改革失敗後,作為宗主國的大清國,卻不聞不問。其實,大清國和朝鮮當局一樣保守落後!朝鮮當局不願意改革,就是依仗有個和他同樣保守的大清國做後盾!
金弘集對大清國極度失望,。
就這樣,當神尾光臣找上門的時候,金弘集動搖了,他開始懷疑與大清國維持宗屬關係的合理xìng,進而,萌生了與rì本人合作,開啟朝鮮改革之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