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媽,他老人家都答應了,在場各位證人都聽見了!”張作霖說道。
“放屁!”周憲章喝道:“我媽哪裡答應你了,她老人家是嘆氣!”
張作霖搖頭說道:“大哥,這你就不厚道了。也罷,咱們讓各位證人各位證人評一評,看看咱媽到底是嘆氣還是答應。各位證人,同意我媽是嘆氣的,請舉手。”
姚喜、郭二杆、翠花三人舉起手來。
張作霖轉身一聲爆喝:“同意我媽是答應我的,都給老子把手舉起來!”
滿院子黑壓壓一群團丁舉起手來,少說也有八十票。
第217章 哭拳
張作霖得意洋洋:“大哥,你看看,在場多數人都認定咱媽是答應,少數服從多數。大哥,母命難違啊,快給咱媽跪下,咱們這就舉辦隆重而莊嚴的結拜儀式,不要耽誤時間了。”隨即大叫一聲:“奏樂!”
院門外,一支八人樂隊魚貫而入,一支笛子,兩支嗩吶、三支二胡,一面大鼓,一面銅鑼,吹吹打打,好不熱鬧。院子外面,趙家廟的百姓蜂擁而至,把趙家圍的水洩不通,大家都來看熱鬧。
周憲章哭笑不得。當初在天津武備學堂,馮國璋身為朝廷命官,逼迫他結拜兄弟,採取的是暴力手段。而今天在趙家廟,張作霖這個土匪頭子逼迫他結拜兄弟,卻是採取極為文明的手段——走群眾路線。
那張作霖明顯是有備而來,不僅帶了一大群團丁做親友團,而且置辦了二十多桌酒席,場面搞得轟轟烈烈,看這架勢,今天這個兄弟,是結拜定了。
張作霖出身貧寒,孤身一人流落到趙家廟,給人當過學徒當過獸醫,雖然年紀不大,卻是極有見識。
戰爭爆發以來,大清國與rì本在朝鮮打得天昏地暗,然而,大清國的普通百姓,尤其是下層農民,對於這場戰爭毫不在意,在他們看來,戰爭是一件極為遙遠的事,沒有人關心誰打贏了誰打輸了,反正,輸贏都是皇帝的事,誰贏誰輸,老百姓不都得交糧嘛。
然而,在趙家廟這個中國北方的小村子裡,卻有一個年青的農民密切關注著戰爭的程序。這個人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志向遠大,在中安堡當了大團的二爺,可他知道,所謂大團,名義上是地方百姓的自衛組織,其實,就是一幫土匪。心腸好一點的大團兔子不吃窩邊草,算是保境安民。像中安堡金壽山這樣的大團,卻是把窩邊草啃得乾乾淨淨。這樣的大團成不了氣候,早晚,要麼被官軍消滅,要麼被別人吞併,毫無出路可言。
所以,張作霖身在中安堡,心裡卻沒閒著,一直想著找條好的出路。當然,最好的出路就是被朝廷招安,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命官,手裡有人有槍有誥命,那就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張作霖自視甚高,招安是條好路子,不過,要招安,也得跟著一位英雄。就像當年的宋江,人家要跟著張叔夜,絕不跟著高太尉。
放眼大清國,當官的沒有幾個能入得了張作霖的法眼,那些當官的要麼是尸位素餐昏庸無能,要麼是橫徵暴斂惡貫滿盈。左寶貴、聶士成倒是有能力有cāo守的好官,可人家瞧不起他。張作霖又不甘心跟著庸官去害民。
清rì戰爭爆發後,大清**隊一敗塗地。然而,在朝鮮,一個名叫周憲章的人,竟然逆勢而為,率領一支殘軍,收復了朝鮮半壁江山。
張作霖認定周憲章是一位英雄!跟著英雄,自然是前途遠大!
巧的是,這位英雄竟然出現在了中安堡,還救了他一命!
這真是老天爺的恩賜!
昨天晚上,周憲章殺了金壽山離開中安堡後,張作霖毫不費力就坐上了中安堡的頭把交椅。
金壽山原本就不得人心,部下早就離心離德,就只有一個皮佻克算是他的心腹。如今,金壽山和皮佻剋死於非命,二爺張作霖平rì威望就高,振臂一呼,團丁們很是擁戴。
張作霖當上了中安堡的團主,就開始琢磨著怎麼跟周憲章拉交情。今天一大早,張作霖安頓了中安堡,完成了權力交接,馬上率領團丁們抬著酒席和彩頭趕赴趙家廟,死皮賴臉要和周憲章結拜兄弟。
周憲章完全不瞭解張作霖的底細,見他是個土匪出身,如今當了中安堡的團主,其實還是個土匪,心裡老大不願意。可那張作霖死皮賴臉的,帶了一大群人來做啦啦隊,搞得周憲章很是下不了臺。
周憲章無奈,只得對秦氏老太太說道:“媽,您老真的同意我和張作霖結拜兄弟嗎?”
樂隊吹吹打打,團丁們吶喊助威,院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