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頁)
解,甚至比大清國朝廷還要清楚!
“戰爭爆發初期,清軍在朝鮮處於絕對劣勢,正是這一漫長運輸線所釀成的惡果。兵員和物資無法及時集結。現代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大清國幅員遼闊,不可能在其漫長的邊境線上的任何一點都集結重兵,以抵抗外敵。按照現代軍事思想,一個國家的國防,必須與其交通運輸能力相整合!否則,這個國家就是養兵百萬,也是無濟於事!”
周憲章默然,葉緬廖科的話無疑是正確的,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對外國防需要與交通運輸能力相整合,對於一個高度zhōng yāng集權的國家而言,其內部統治,更需要強有力的交通運輸能力。
“令人遺憾的是,大清國的交通運輸能力,還停留在中世紀的水平!”葉緬廖科說道:“大清國甚至沒有硬化的公路!你們所謂的驛道,其實還是兩千年前秦始皇的官道。至於鐵路,你們更是一無所有!在歐洲,大家公認,鐵路的最為高效的運輸手段!然而,在遼闊的滿洲,也就是你們大清國的龍興之地,卻沒有一寸鐵路。恕我直言,一塊沒有鐵路的土地,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zhèng fǔ,對這塊土地,沒有事實上的主權!因為,zhōng yāngzhèng fǔ不能維持對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的統治權,也不可能給予人民真正的保護!”
周憲章心頭哀嘆,葉緬廖科可謂一針見血!遼闊的東北大地,其實是處於無zhèng fǔ狀態,張作霖、金壽山這些土匪之所以能成氣候,就在於,朝廷對於東北的控制力極其微弱。在東北,官匪勾結魚肉百姓,朝廷並不是不知道,但卻是鞭長莫及,只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鐵路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對於維繫國家的大一統,有著非凡的意義。這一點,朝廷並不是不知道。但是,修建鐵路卻遭到朝野的極大阻力,而民間對鐵路的憎惡,甚至超過了達官貴人。張之洞在湖北、李鴻章在直隸、劉銘傳在臺灣都曾試圖修建鐵路,但是,他們修建鐵路,被百姓視為隋煬帝挖運河!
百姓反對修建鐵路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火車的轟鳴會打擾地下死者的亡靈!這是一個祖先崇拜的國度!在這個國度裡,活人必須給死人讓路!
十九世紀末,中國現代化的最大阻力,不是大清王朝腐朽沒落,而是數千年的文化積澱!
葉緬廖科用指揮杆指著沙盤上那條黃sè的鐵路說道:“這條規劃中的鐵路,稱為南滿鐵路,從哈爾濱南下,穿越整個中國東北,直達旅順,周先生,您應該看得出來,它將是一條紐帶,將大清國與整個東北牢固地捆綁在一起,大清國的國家主權,將在整個東北得以徹底貫徹!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這條鐵路已經成為現實,那麼現在的清rì戰爭,很可能會是另外一個格局!從這個意義是講,南滿鐵路是大清國國家利益的充分體現!”
周憲章緩緩點頭:“葉緬廖科先生,我非常同意你的建議!我將奏請朝廷,撥款修建這條鐵路。對於你的建議,我想,我可以代表大清國朝廷向您表示感謝。”
巴勞甫笑道:“周先生,您應該清楚,大清國根本沒有能力修建這條鐵路!你們的太后需要銀子修建頤和園!”
巴勞甫的笑容裡,充滿了譏諷!
周憲章卻是無言以對。俄國人對大清國的國情瞭解得一清二楚!在大清國,皇家園林的建設,往往比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更為急迫,也更為重要!太后可以老佛爺為了修園子,把海防經費都挪用了,她哪裡還會顧及一條鐵路!
這個現象看似荒謬,可是,卻有其內在的邏輯合理xìng!
頤和園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皇家的奢侈,它更為重要的作用,是維繫太后老佛爺的權威!是太后老佛爺垂簾聽政或者垂簾訓政的權威基礎!
而鐵路和海軍,是維繫國家存在的手段。
太后的權威與國家的利益,如果兩者能夠兼顧,那固然很好。如果不能兼顧,太后老佛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那麼,巴勞甫先生的意思呢?”周憲章問道。
“俄國zhèng fǔ願意與大清國朝廷合作,修建這條鐵路。”巴勞甫說道:“或者說,俄國zhèng fǔ提供經費和技術,大清國提供土地!鐵路修建完成後,雙方共同管理。”
周憲章笑道:“俄國zhèng fǔ的利益在哪裡呢?”
巴勞甫說道:“周先生,您知道,我是一個商人,對於政治軍事不感興趣,但是,我知道,鐵路將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我想,俄國zhèng fǔ需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