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3/4 頁)
ì本之間,為兩國停戰斡旋。
很快,英國公使傳來訊息,rì本透過其駐英國公使,向英國方面傳達了停戰媾和的意願。
這讓李鴻章大為興奮。
然而,英國方面傳遞的rì本媾和條件,卻讓大清國朝廷上下如墜冰窟。
rì本提出的條件,歸納起來,有四條:第一,支付戰敗賠款!第二,朝鮮dú lì,第三,割讓遼東;第四,割讓臺灣!
這樣的媾和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太無禮了!
四個條件當中,只有第一條大清國可以接受,其他三條中的任何一條,都是大清國斷斷不能接受的。
所謂朝鮮dú lì,其實就是rì本吞併朝鮮的一個道貌岸然的說法。這場戰爭的起因,就是大清國誓死捍衛對朝鮮的宗屬權。失去了朝鮮,就意味著,這場戰爭大清國完敗於rì本!
而遼東和臺灣是大清國的固有領土,在中國的文化語境裡,割讓土地就是背叛祖宗!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把祖宗的土地拱手送給rì本人!就連老佛爺自己,也沒這個膽量。一旦朝廷答應這個條件,這個朝廷就等著垮臺吧。更何況,遼東近鄰大清國的龍興之地,把遼東送給了rì本人,等於是在祖宗的寢陵旁,放上了一條狼!
這是要把大清國朝廷逼上絕路!
第223章 縱虎容易縛虎難
朝廷斷然拒絕了rì本人的媾和條件。但是,這就意味著,大清國只能硬著頭皮把這場戰爭打下去,而打下去的後果,誰心裡都清楚,只是,誰也不敢說出來——這個後果就是:喪權失地,清廷垮臺!
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公使提出了一個媾和方案:這個方案將rì本人的條件縮減為兩條——支付戰爭賠款和朝鮮dú lì。
美國的提案,重點在於朝鮮dú lì。美國告訴清廷,朝鮮脫離大清國成為一個dú lì國家,固然有損大清國的現實利益,但是,朝鮮本不是大清國的領土,至少,在國內民眾當中,不會引起過於強烈的反響。
同時,美國告訴rì本,如果rì本執意奪取遼東和臺灣,清廷必然垮臺,一旦清廷垮臺,rì本與清廷簽署的條約,也就是一張廢紙,rì本對遼東和臺灣的佔領也就失去了合法xìng,就連rì本在朝鮮的利益,也無法得到保障。到那個時候,西洋列強可以不承認rì本與清廷簽署的條約,進入朝鮮、遼東、臺灣謀求利益!
美國的施壓,使rì本人意識到,胃口太大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會弄巧成拙,無法實現對朝鮮、遼東、臺灣的獨佔。但是,rì本又不甘心放棄已經到手的遼東,遼東不僅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而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可以成為rì本進軍中國大陸的橋頭堡,也可以成為西方列強進軍太平洋的戰略基地,一旦遼東被俄國或者德國佔領,將直接威脅到rì本在太平洋的利益,甚至對rì本本土構成威脅!
rì本一時間猶豫不決。
而美國的提案,在大清國朝廷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美國的提案讓朝廷看見了媾和的希望。正如美國人所說,朝鮮不是大清國的固有領土,丟給rì本人,在國人面前也說的過去,只是這樣做,會讓朝廷大丟面子,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丟面子總比垮臺強。大部分王公大臣主張接受美國的提案。
但是,令人尷尬的是,朝鮮北部半壁江山,是掌握在周憲章的手裡,也就是掌握在大清國的手裡。而且,朝廷一直把周憲章看成是一張談判的王牌。如果允許朝鮮dú lì,那就意味著,大清國必須主動放棄平壤!把平壤拱手讓給rì本人!
在整個戰爭中,平壤是大清國取得的唯一勝利果實,而大清國卻要主動放棄這一唯一的勝利果實!這實在是太荒唐了!甚至有人把這一方案,與當年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相提並論——把朝鮮送給rì本人,是對章軍的叛賣!
反對這一方案的人不多,但異常堅決,其代表人物就是禮部侍郎葉赫那拉那晉。在紫禁城養心殿,那晉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言詞激烈,直斥皇上和自毀長城,太后背信棄義,出賣了他的愛徒周憲章,說到激烈處,這老頭把頭上的頂戴花翎一把抓下來,扔在皇上的几案上,以頭搶地,號哭不已。
敢當面辱罵皇上和太后,這要是換了其他人,早就被拉出午門,以大不敬之罪砍頭示眾了。那晉是個出了名的迂夫子,雖然行為荒誕,但對大清國忠心不二,光緒皇帝雖然氣得七竅生煙,可也沒把那晉怎麼樣,只是命人把那晉轟出大殿,對外宣佈那晉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