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rì本政壇和軍界,他都擁有無可匹敵的威勢!
山縣有朋是一個戰爭狂人,是對朝對清發動戰爭的鼓吹者。
事實上,戰前,很多rì本政治家對中rì之戰心存疑慮,原因在於,從表面上看,rì本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比大清國相差甚遠,陸軍數量和裝備都不如清軍,海軍倒是與北洋水師相相差不大,但是,畢竟是在中國的近海作戰,這讓很多rì本人心裡沒底。
山縣有朋卻看出,大清國不過是一架披紅掛綵的稻草人!站著不動倒也像模像樣,要是動起手來,馬上就會四分五裂!
在山縣有朋的大力鼓動下,主戰派佔據了上風。就連趨向於避戰的明治天皇,也不得不順從民意,住進了戰時大本營。
正是這個山縣有朋,在甲午戰爭中,指揮第一軍橫掃遼東,打得清軍丟盔卸甲。
當然,周憲章對此一無所知。更不認識那些將軍們。他失去了一次改變歷史的機會!
因為,就在剛才馬燈亮起來的時候,他只要端起手裡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扣動扳機,山縣有朋躲不過槍口發shè的子彈——周憲章可以一槍雙鳥!
不過山縣有朋的出現,也給周憲章製造了機會。
大島義昌為了保衛山縣有朋的安全,加強了從後山小路到軍帳一線的保衛,而在其他方面的jǐng戒,卻有所鬆懈。
這不是他的錯。京城一戰事關重大,戰鬥打響的時候,第一軍主力還在元山、釜山一線,混成旅團集中全部兵力用於攻城,留在元津山的,只有旅團直屬炮兵分隊及直屬憲兵隊,大島義昌沒有足夠的兵力把元津山守得水洩不通。
不過,rì軍也的確是託大了,他們不相信,在京城被攻陷之後,還有與rì軍為敵的戰鬥人員會出現在元津山。
周憲章和金姝就這樣yīn差陽錯地滲透了進來。
周憲章對軍帳中的元帥將軍門不感興趣,他關心的是,rì軍會把馮國璋他們關在哪裡?
周憲章和金姝悄悄繞過軍帳,繼續向山頭前進。
周憲章知道,從京城西大門到元津山,有一條rì軍修建的簡易公路,公路在山腳下與官道連線,那是馮國璋他們的必經之路。
這條路通向炮兵陣地,
也就是說,rì軍押著馮國璋一行,必經炮兵陣地,而炮兵陣地是元津山的制高點。
要想搞清楚馮國璋一行的去向,必須摸到炮兵陣地上去,那裡才易於觀察。
而炮兵陣地的後方,就是rì軍的指揮部。
兩人不敢大意,小心地向上攀爬,每走一段,都要停下來仔細辯聽周圍的動靜。
好在山勢並不算陡削,又有茂密的森林,兩人順利避開了rì軍的遊動哨和固定哨,爬到了山頂上。
山頂上樹木稀疏,rì軍為了便於發炮,砍掉了大部分的大樹,只剩下一些低矮的小樹和灌木叢。
山頂上,雖然是夜晚,但是,在月光和火光的映照下,京城一覽無遺,京城依舊燃燒著大火,高大的王宮卻沒有起火,顯出一個黑乎乎的剪影,那個剪影上飄揚著一面大旗,那應該是一面白旗——王宮衛隊停止了抵抗,朝廷投降了!
城內還有零星槍聲,rì軍在清剿最後的反抗者,還是有人寧死也不當亡國奴!
押解馮國璋一行的rì軍走到了山腰上。他們是沿著官道走過來的,官道在山闋裡迂迴曲折,路程要遠很多,而俘虜們走得很慢。他們還沒到達山頂。
走在中間的餘光忻跌倒了,李國革和辛得林急忙去攙扶,rì軍發出喝斥聲,用槍托狠狠地砸在李國革和辛得林的腰背上,把兩人與餘光忻分開。
餘光忻搖晃著站了起來,他的一條腿耷拉著,顯然,他受了重傷。
兩個rì軍士兵把餘光忻拉到了路邊的一顆小樹下,李國革、辛得林吼叫著撲了上去,馬上被七八個rì軍士兵用槍托砸倒在地,馮國璋耷拉著腦袋搖頭嘆息。
槍響了,餘光忻頹然倒在了小樹下。
金姝顫聲說道:“他們殺俘虜!”
周憲章沒有答話,他的臉扭曲得幾乎變形,餘光忻是他住在同一間宿舍同班同學!
俘虜隊伍繼續不緊不慢地前行。
周憲章的目光停在了不遠處一片小樹林。
山頂上絕大多數的樹木都被砍光了,只有那一片小樹林鬱鬱蔥蔥,樹林邊掛著一盞馬燈,燈光昏暗。
小樹林前方十來米處,依次排開著十五個灌木叢。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