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1/4 頁)
“周憲章在哪裡?”那jīng瘦老頭不耐煩地打斷了張勳的話。
“周憲章身體欠安,如今在縣衙裡養病,臣張勳暫時代理”
“去縣衙!”老頭不理張勳,轉身就走,那個身材魁梧的中年官員跟著老頭就走。
馮國璋急忙跑到兩位欽差大臣前面:“袁大人,那大人,末將前面帶路。”
眾人不敢怠慢,急急跟在兩位欽差的身後。
張勳心頭咯噔一下,不由得瞄了那中年欽差一眼,心中倒吸一口涼氣,那人莫非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是李鴻章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將。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袁世凱隨吳長慶軍東渡朝鮮,率領一支清軍配合行動,戰鬥中,袁世凱帶頭衝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說他“治軍嚴肅,排程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報以首功。隨後,年僅23歲的袁世凱就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袁世凱留鎮朝鮮期間,得到了朝鮮上下的一致好評。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駐朝rì軍趁機挾制王室,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rì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袁世凱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有重大意義,打退了rì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rì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rì戰爭爆發的時間。袁世凱也因這一事件受到李鴻章等人的重視,年僅26歲的他就被封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的太上皇。
袁世凱在朝鮮期間,讓朝鮮高宗按照藩國禮儀迎接上國欽差,明確清朝和朝鮮的宗藩關係。他還防止朝鮮向外國借款、阻撓朝鮮向西方國家派駐公使。
袁世凱干涉朝鮮內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鮮國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滿,清廷中也不斷有人彈劾他。1888年1月朝鮮國王李熙致函請求清廷撤袁世凱,隨後朝鮮駐華官員金明圭奉李熙之命,請求李鴻章換人。清廷內的張謇、張佩綸等也曾攻擊袁世凱“侈然自大,虛驕尚氣,久留朝鮮,於大局無益”。李鴻章力排眾議,不僅讓袁世凱繼續留朝任職,並於1890年2月給袁世凱寫了“血xìng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的評語。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有效地遏制了rì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rì本人視起為rì本擴張朝鮮的最大障礙,曾經多次派人暗殺袁世凱,但都沒有成功。
袁世凱是大清國少數保持頭腦清醒的官員之一,他不僅對朝鮮局勢有著明確而清醒的判斷,對於清軍和rì軍的差距,也非常清楚,戰爭爆發前夕,和李鴻章一樣,他對於戰爭的結局表示悲觀,但和李鴻章不一樣的是,李鴻章竭力希望透過外交途徑避免戰爭,而袁世凱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戰敗也不可避免!
袁世凱的觀點是,大清國需要一場失敗!
透過戰爭,哪怕是透過慘烈的戰敗,徹底清算大清國**的軍事體系,革除現有的八旗綠營湘淮軍,建立新軍,走上一條強國強軍之路。
為此,從朝鮮回國後,袁世凱沒有參與到朝鮮戰爭的事務中,因為,他相信,這場戰爭大清國輸定了!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摺,提出一整套編練新軍的建議。
當然,他的建議沒有得到光緒的認可,光緒還沉浸在大清國擊敗rì本雄踞亞洲的美夢中。
袁世凱的奏摺如石沉大海,正當他百無聊賴的時候,園子裡的太后老佛爺想起了他。
第130章 同路不同道
袁世凱萬萬沒有想到,太后老佛爺又把他送回了朝鮮。
他一直以為,大清國將永遠失去朝鮮!早在成歡戰敗之前,甚至,早在東學教揭竿而起的時候,袁世凱就堅信,以大清國現有的實力,根本守不住朝鮮。
丟失京城在他預料之中,成歡戰敗、平壤戰敗也在他的預料之中,甚至,黃海上,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被rì本聯合艦隊打落花流水,舉國上下瞠目結舌,袁世凱也只是發出一聲輕嘆——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甚至,就連鴨綠江東岸,有一支殘兵敗將守著一座孤城,也在他的預料之中——那是散落在朝鮮的清兵們最後的歸宿,他們必然會被rì軍摧枯拉朽的進攻所碾碎!義州撐了不了幾天!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清國的朝廷,居然會把這座彈丸小城,以及城裡面那些殘兵,看成是大清國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