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頁)
“你”那哈五還要爭辯,卻見周憲章閉著眼睛打鼾,眾人全都凝神定氣,畢恭畢敬地站立在周憲章面前。
顯然,在這幫兄弟眼裡,一個皇叔比不上週憲章的副官。
那哈五再也不敢聒噪。
眾人安靜了下來。
姚喜急忙小心翼翼地湊到周憲章身邊,輕聲喊道:“大哥,大哥。”
周憲章的鼾聲戛然而止,眼睛卻沒有睜開。
周憲章並沒有睡著,他的大腦正在快速運轉。
槍械問題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然而,他猛然意識到,還有一個問題,比槍械更為嚴重,它直接關係到章軍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兄弟們的前途。
章軍嚴重缺乏武器的直接原因,是人數太多。如果章軍不是一萬人,而是四千人,人人手裡都有槍,還掙個屁。
而人數太多,隊伍龐大,這犯了朝廷的大忌!
第138章 朝廷大忌
章軍不是朝廷的正規軍!甚至連雜牌軍都不算!
朝廷的正規軍只有綠營和八旗,。
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儘管他們的戰鬥力遠遠高於綠營八旗,但朝廷始終不給予他們正規軍的名份,他們只是“勇”,而不是“兵”!朝廷對於這種由地方長官招募的軍隊,素有防範。因為,這種軍隊據有私家軍隊的xìng質,而且,多是漢人統軍。當初,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天京,朝廷不僅不給予表彰,反而到處找碴,嚴加申斥,直到曾國藩裁撤湘軍,朝廷才算是放過了曾家兄弟一馬。
而現在的章軍,與當初的湘軍,也面臨著相同的尷尬局面。
如今,rì本人大敵當前,朝廷當然希望周憲章率章軍據守朝鮮,抵抗rì軍的進攻,也就是說,希望章軍存在。但同時,朝廷絕不原意看到章軍坐大!
那晉頒旨的時候,宣佈了皇上的賞賜——白銀五千兩,將官每人賞一百兩,兵丁每人賞三十兩,這筆錢只夠八百人分。
這就是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朝廷認可的章軍編制,是八百人上下。
按照旨意,周憲章作為義州總兵,可以募兵練勇,擴充部署。但是,擴充是有限度的,如果章軍擴充到兩千人上下,朝廷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大著膽子擴充到三千人,朝廷雖然內心不滿,但也可以忍受。
可現在的章軍,還沒有開始募兵,就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人,這個數量大大超出了朝廷的預料,雖然還沒有達到當初湘軍的規模,但足以讓朝廷坐立不安。
這支一萬多人的部隊是由一個剪了辮子的漢人統帥的!如果章軍留在朝鮮與rì本人作戰,倒也罷了,如果章軍踏上大清國的國土,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怎麼看都有些“反清復明”的意思。
本來,接受朝廷敕封后,周憲章可以向朝廷要槍要糧,隊伍缺少武器,周憲章只要向朝廷上一個奏摺,列出所缺槍支彈藥,朝廷酌情予以供給。
可是,周憲章意識到,他不能向朝廷開口了!
他甚至不能向朝廷透露章軍的真實兵力和武器裝備。
章軍雖然嚴重缺乏武器,但總歸有四千條槍和五門大炮,在朝廷眼裡,就憑這四千條槍和五門大炮,章軍就已經是一支足以撼動朝廷的武裝力量。如果朝廷知道周憲章的兵力高達一萬一千人,那麼,等待章軍的,將不是表彰,而是勒令遣散!
如果周憲章逆來順受,朝廷或許能給周憲章一個閒職,讓他當一輩子富家翁。而跟著他的兄弟們,朝廷絕對會像拔刺一般,一根根剔除掉。
李鴻章明明知道北洋水師虛弱無力,也不敢向朝廷開口要錢購置軍艦槍炮,眼睜睜看著海軍軍費挪用到頤和園,一句話也不說,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現在,如果周憲章向朝廷開口要錢要槍,朝廷的第一反應就是,章軍擁兵自重!
滿清權貴們早就揚言——寧肯亡於洋人,也不能亡於亂黨!
道理很簡單,如果大清國敗給rì本人,不過是割地賠款,皇上還是皇上,太后還是太后,王公貴族還是王公貴族!而要是亂黨造了反,滿清朝廷就不存在了!太后做不成太后,皇帝做不成皇帝,王爺也做不成王爺!
周憲章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周憲章不想擁兵自重,更不想與朝廷為敵。如果可能的話,他寧可裁撤部眾,以明心跡!
但是,章軍孤懸於朝鮮義州,面臨強大的rì軍第一軍,那是一支武裝到了牙齒的現代化軍隊,兵力高達2萬,隨時可能進攻義州。以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