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1895年1月二十二rì,農曆甲午年臘月二十七。
入夜,安平河口。
一輪彎月在掛明淨的天空中,月光照在雪原上,顯出一片朦朧的銀白。
鴨綠江面,風平浪靜。
這是冬天裡難得的好天氣,風雪停止了呼嘯,安平河口一派寧靜。
武毅軍守備李國革沿著河口的小路,踩著積雪,來到了江邊,腳下一個打滑,撲通一聲摔倒在地,頭上的辮子摔出老遠。
李國革爬了起來,撿起辮子,戴在頭上,恨恨罵道:“狗rì的!這東西真他孃的礙事!”
李國革是松骨峰戰鬥的倖存者。比起以後他所經歷的戰鬥,那只是一場小小的遭遇戰,他和他的同學周憲章、辛得林、餘光忻並肩作戰,與至少一箇中隊的rì軍抗衡。他們擊斃了數十名rì本兵,而辛得林和餘光忻永遠留在了松骨峰上。
戰後,倖存者們在松骨峰下的山谷裡剪掉了辮子!
後來,李國革跟隨聶士成武毅軍撤到了鴨綠江,隨後,又轉戰於遼東。在武毅軍中,他不得不戴起了假辮子,大清國的律法,沒有辮子是叛逆行為!就是聶士成也保不住他。
第250章 渡江
在遼東,李國革經歷了大小十幾戰,每一次戰鬥的規模,都遠遠超過鬆骨峰之戰。
但是,每一次戰鬥的結果,都遠遠比不上松骨峰!
所謂戰鬥,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潰敗!
清軍的無能,完全感染了武毅軍,這支曾經號稱jīng銳的軍隊,在一次次潰敗之後,已經和大清國其他軍隊一樣,變得膽怯而散漫。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國革卻在這一次次潰敗中,從一個見習生,一步步升到了六品守備,現在,竟然擔任兩個營的統領,朝廷竟然給了他一個編制——革字營,隸屬聶士成武毅軍。
原因很簡單,在清軍的潰敗,李國革所部算是敗得最為體面的,他的部隊在後撤的時候,沒有丟掉武器,而且,還保持著隊形和建制。
這本來是一支軍隊最起碼的要求,然而,在大清國,這居然成了戰功!
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兵丁和下級軍官,竟然私自脫離原來的部隊,找到李國革,要求李國革收留他們,他們說,跟著革字營,生命有保障。
令人驚訝的是,那些提督、總兵們竟然默許了這些官兵的要求,甚至有一位總兵官哀求李國革收留那些擅自離隊的官兵。因為,如果李國革不收留他們,他們就會一鬨而散。
大清**隊在rì本人的攻擊下,變得無可救藥了!
李國革的革字營只有兩個營,一千人的編制,而實際上,他的部隊有兩千多人,而且,武器彈藥充足。
然而,李國革卻是十分懊惱。
他很後悔,不該跟著武毅軍回國,而是應該留在朝鮮,跟著周憲章幹。
跟著周憲章打仗,那打的才是真正的戰鬥!
李國革甚至幻想,如果他在虎飛嶺、胎裡峰、安州,哪裡還有吳佩孚、張勳、馮國璋、那哈五這些人出頭的機會!
後悔歸後悔,世上沒有後悔藥吃!
李國革戴上假辮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走到江邊,回頭看了看四周,從衣甲裡摸出火柴和火棉,點燃火棉,向著鴨綠江劃了兩個圈。
對岸的蘆葦叢中,回應了兩個火圈。
平靜的江水中,蕩起了漣漪。
一艘小船從蘆葦叢中劃了出來,向李國革駛來。
不一會,小船靠岸,五十名士兵從小船上跳上了岸,迅速在岸邊展開扇形散兵線,並迅速向灘地四周搜尋前進,動作敏捷迅猛,毫不拖泥帶水。
李國革心中讚歎:“好兵!”
他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周憲章能在朝鮮打勝仗!
這些章軍士兵的jīng神氣質和戰術素養,與清軍天差地別,在這之前,李國革只見過rì本兵有這樣的素質。
一個佩戴手槍的軍官來到李國革身邊,立正敬禮:“章軍jǐng衛連連長郭二杆!”回到平壤後,周憲章就遵守承諾,把郭二杆調到jǐng衛連當連長,姚喜則成了他的專職副官。
“革字營統領李國革,歡迎章軍弟兄!”李國革慌忙舉手還禮,這種西式軍禮,李國隔在天津武備學堂中經常向德國教習敬禮,進了大清國的軍營中,很長時間沒用過了,有些生疏。
郭二杆問道:“都佈置好了嗎?”
“沒問題!”李國革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