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4 頁)
兇矢衤渥��
他們在看笑話!
光緒帝是主戰派,太后是主和派。
主戰派的領袖是戶部尚書翁同龢,他的背後是一群沒有實權的臺諫清流。
主和派的領袖是北洋大臣李鴻章,他的背後是手握兵權的將領們,以及地方洋務大臣。
光緒帝主戰,不僅僅因為有他的師傅做後盾,更為深層的原因是,他要和那個園子裡的人鬥上一鬥!
那個人是他名義上的母后,在這個以孝道治天下的國度裡,母后擁有先天的強勢地位,更何況,大清國的律法為這位母后鋪平了干政的道路——垂簾聽政!
光緒已經二十三歲,按照祖制,從十八歲起,他就應該親政。
然而,在這個把祖制奉為法典的國度裡,這個把因循守舊視為美德的朝廷上,在垂簾聽政這個問題上,竟然與時俱進銳意改革——垂簾聽政變成了垂簾訓政!
從聽政到訓政,那個名義上的母后,依舊牢牢地握著風箏線。
這場戰爭給了光緒帝擺脫風箏線的的機會!
光緒帝要賭上一把!
太后主和,皇帝主戰!
這是一場非賭不可的賭局,戰爭的輸贏,將決定政權的歸屬!
而且,光緒帝的贏面極大。
一切跡象表明,大清國將贏得這場戰爭。在國力、軍力、民力上,大清國佔有壓倒xìng的優勢。
追溯前朝,泱泱zhōng yāng帝國從來就沒有敗給rì本人的記錄。
rì本這個蕞爾小國膽敢與大清國叫板,那不過是雞蛋碰石頭。
光緒帝實在搞不明白,那些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為什麼要主和?
唯一的解釋是,他們是太后的人!
是太后在園子裡撥弄那根風箏線,目的只有一個,阻撓他乾坤獨斷!
這個判斷,讓光緒帝怒不可遏。怒火使得他更加偏執,更加堅定地站在了主戰派一邊。
在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中,決定戰與和的關鍵因素,不是國家利益,而是權利的角逐!
十九年唯唯諾諾光緒帝,突然迸發出不顧一切的固執和堅持,對rì開戰!否則,這個皇帝就不當了!
以退位相威脅,光緒要和太后攤牌了!
太后終於退卻了,預設了他的主張。8月1rì,光緒帝下詔,對rì宣戰。
當他的詔書昭告天下的時候,光緒帝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激動,那是他登基以來,第一個按照自己的意志釋出的詔書!
對rì宣戰詔書,是光緒帝親政的宣言!或者,是一把割斷風箏線的利刃!
他清楚地記得,當他在太和殿宣讀宣戰詔書的時候,師傅翁同龢花白的鬍鬚上,滿是激動的淚水!
這位在忠心耿耿的老臣,終於盼來了光緒皇帝乾坤獨斷!
然而,開戰一個多月了,壞訊息一個接著一個。豐島敗北、京城敗北、成歡敗北
緊接著是平壤失守!
豐島、京城、成歡的戰敗,可以歸因於敵強我弱,尚可容忍。
然而,平壤之戰,清軍佔據絕對優勢,最終,卻是敗得最為徹底的一戰。
一萬五千裝備jīng良的清軍,憑藉堅固的城牆,充足的糧草,以逸待勞,竟然沒有擋住一萬三千rì軍的勞師遠征。
而且,戰後統計,作為守城一方的清軍,奉軍統領左寶貴以下兩千多人戰死,四千多人受傷,而進攻方rì軍,僅僅戰死一百八十人!戰傷比超過了十比一!
這到底是誰在攻誰在守?
更為丟臉的是,平壤統帥葉志超,竟然打出了白旗,向rì本人乞降!
平壤戰敗,拉開了清軍大潰逃的序幕,從9月15rì始,從平壤到義州沿途,充斥著倉皇逃命的大清國的殘兵敗將,葉志超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逃過了鴨綠江,自此,在鴨綠江南岸的朝鮮土地上,再也沒有了清軍有建制的部隊。有的只是被遺棄的傷兵和換上朝鮮百姓衣服開小差的逃兵。
換言之,大清國徹底失去了朝鮮!
第117章 底牌
平壤失守兩天後,9月17rì,在大東溝海域,北洋水師與rì本聯合艦隊爆發了亞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戰。
這場海戰,也是世界海軍進入鐵甲巡洋艦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戰!雙方動用的戰艦,不論是噸位、數量、火力、xìng能都達到當時世界的頂峰!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