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個哆嗦,這話可不敢亂說。
九十三、
光緒呆坐在龍椅上,滿朝文武目瞪口呆。
載漪還不甘心,問道:“敏繡,老佛爺不是要”
“老佛爺要什麼?”敏繡冷冷說道。
載漪默然。老佛爺的確什麼也沒說過,老佛爺的意思只能猜。
敏繡衝著光緒屈膝施禮:“太后的懿旨我帶到了,皇兄,告辭。”敏繡說完,也不理那些個目瞪口呆的王公大臣,帶著一臉的怒氣,大步出了養心殿。
“她這是跟誰呀?”戶部主事那桐吐小聲說道——敏繡臉sè不善。
翁同龢瞪了那桐一眼,問道:“你弟弟那晉現在怎麼樣?”
“他整天遛鳥喝茶,悠閒得很。”那桐說道。
翁同龢轉向光緒:“請皇上尊太后懿旨,頒旨加封周憲章。為彰顯皇恩浩蕩,老臣愚見,皇上可起用葉赫那拉那晉,前往義州頒旨,那晉是周憲章的業師,前些rì子因為周憲章的事受了些委屈,如今賦閒在家,皇上此時起用那晉,周憲章必然能明白皇上的一片苦心,忠心報效皇上。”
翁同龢說著,掃了李鴻章一眼。當初,李鴻章誤以為那晉是翁同龢的人,藉口周憲章的事,把那晉下了大牢。如今,翁同龢乾脆來一個將錯就錯,在皇帝面前保舉那晉,把那晉認作同黨,算是回擊了李鴻章一把。
果然,李鴻章的臉上一陣抽搐,如同捱了一耳光。
“好,好,翁大人想的周到。”光緒這才醒過來,急急說道:“擬旨,著葉赫那拉那晉為欽差大臣,代表朝廷前往義州,加封周憲章,犒賞三軍。”
載漪冷冷說道:“就那幾百號殘兵敗將,也堪稱三軍?”
恭親王奕訢忍無可忍,怒道:“載漪,在皇上面前,你太放肆了!”
光緒站起身來:“散會!”說著,長長出了一口氣,終於有一位王公替他說話了。
眾臣退出了養心殿,三三兩兩而去。
李鴻章和奕訢走在一起,出了殿門,卻見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站在殿外。奕訢和李鴻章對視一眼,停在了李蓮英面前。
李蓮英慌忙跪地施禮:“奴才給王爺、中堂大人請安。”
奕訢拉著李蓮英的手笑道:“李總管何必客氣,快快請起。”
“謝王爺。”李蓮英垂手而立。
奕忻低聲問道:“李總管,園子裡是怎麼回事?”說著,向著遠處敏繡的背影駑了駑嘴。
敏繡大步而去,對所有的人不理不睬,徑直去了後海。
李蓮英會意,奕訢這是再問太后對周憲章的態度,怎麼前後變化這麼大。她竟然同意皇帝加封周憲章!
李蓮英看了一眼李鴻章,yù言又止。
李鴻章慌忙拱手:“老臣有些俗務,這就告辭。”說完,匆匆而去。
李蓮英望著李鴻章的背影,低聲說道:“李忠堂也難啊!“
“可不是嘛,”奕訢嘆道:“打仗要化銀子,他沒有銀子,又不敢開口要錢!打了敗仗,清流們也不饒他。”
“王爺,我聽說,十三衙門的人從朝鮮回來了。”
“十三衙門?”奕訢吃了一驚。
十三衙門是一個早就不存在的機構!
清朝初年,皇宮內設十三衙門,這是一個內廷機構,包括司禮監、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宣徽院)、尚衣監、尚膳監、尚寶監(尚寶司)、司設監、尚方司(尚方院)、惜薪司、鐘鼓司(禮儀監、禮儀院)、兵仗局、織染局(經局)等。
十三衙門的主要職責是為皇室服務,在宮廷內侍奉皇室。其成員都是皇帝身邊最為親近的人,不過,皇帝也利用十三衙門的人探訪民情,暗查大臣,久而久之,十三衙門就染上了一層特務sè彩。
康熙即位後,鑑於十三衙門名聲太壞,就將十三衙門裁撤,其職掌歸“內務府”。十三衙門作為一個官方機構就不存在了。
但是,歷代皇帝的身邊都有一些神秘的人物,這些人從不出現於大庭廣眾之中,他們像影子一樣,跟隨在皇帝身邊,他們只對皇帝負責。
這些人就是皇帝的眼睛,盯著大臣們的一舉一動。王公大臣們誰也不知道那些人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但是,他們都知道,他們逃不過皇帝的眼睛。
那些人就是所謂的“十三衙門”。
朝廷絕不會承認“十三衙門”的存在,但誰都知道,這個“十三衙門”無處不在。
在太后的身邊,就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