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1/4 頁)
相對於權利和地位,人的一張臉算不得什麼。
哪裡想到,他的大公子袁克定卻是個沉不住氣的傢伙。北京城裡的百姓都把袁克定當笑話,這位大公子受不了了,整日牢騷滿腹。
袁家在北京有府邸。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多半時間都呆在天津,袁世凱為了培養他這位大公子,也讓袁克定隨軍效命。袁克定跟在袁世凱身邊,卻也老實,不敢貿然發作。前些日子,袁世凱讓袁克定回京城,給榮祿送禮,袁克定回到了京城,就被幾個朋友拉出去喝酒,酒過三巡,也不知是哪個嘴上不把門的,說漏了嘴,提起了敏繡,這一下,把袁克定給惹毛了。
沒有了袁世凱壓著,袁克定這公子哥脾氣就上來了,腦子一熱,就在酒樓裡摔了杯子,大聲嚷嚷著堅決不給周憲章那狗東西當接班人!他那些朋友也都是些公子王孫,哪裡懂得政治,紛紛叫好。袁克定也是乘著酒性,跑到了內務府,強烈要求退婚!
第191章 義勇隊
然而,革命黨人雖然組建了隊伍,但卻無法把隊伍運輸到臺灣去。臺灣是戰區,日本政府嚴禁民間船隻前往臺灣,西洋商船更不敢到臺灣去自找晦氣。正當革命黨人束手無策的時候,唐才常帶著一艘商船來到了日本。
維新派干將唐才常,是前臺灣巡撫唐景菘的兒子。也是唐群英的堂哥,半年前,唐才常和孫文在上海鬧的很不愉快,孫文要搞武裝起義推翻皇權,唐才常要維新保皇,結果,兩邊都沒撈著好去。孫文的革命軍被清軍全殲,唐才常在紹興,被清軍抓了俘虜。好在上海道臺黃遵憲放了唐才常一馬,把他交給了湖廣總督張之洞。
張之洞聽說唐才常和孫文攪在一起,心中很是惱怒。張之洞是維新派,但他不是保皇派,在光緒與慈禧太后之間,他更偏向於慈禧。而唐才常卻是堅定的保皇黨人,他甚至要求武力維護光緒的帝位。張之洞與唐才常本不是一路人,只是,大家都贊成維新變法,唐才常也是人才難得,所以,張之洞對唐才常雖然惱怒,可愛才心切,還是偷偷把他藏在了武漢。
唐景菘從臺灣敗退大陸,在上海當起了寓公,貌似清閒,可他無日無夜不想打回臺灣去,只是自己勢單力孤,難以成事。唐才常聽說唐景菘回到了上海,馬上趕到上海,父子兩個一合計,決定組建人馬,前往臺灣參戰。
唐景菘的想法是,在臺灣,章軍勢力浩大,原本也不需要別人的援手,不過,如果章軍真的趕走了日本人,那周憲章在臺灣就是一枝獨大了。唐景菘現在派一支人馬過去參戰,即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戰爭結束後,他在臺灣也有說話的本錢。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參戰。
唐才常原本有一支自立軍,有一百多號人槍,實力不足。於是,他想到了孫文。
儘管,他與孫文的觀念不和,不過,大家都是大清國朝廷裡的叛逆者,此時,雙方力量都很弱小,也需要互相幫助。於是,唐才常僱了一條商船,帶著他的人馬去了日本,與孫文聯絡。
雙方一拍即合,兩支人馬合併,名為臺灣義勇隊。秋瑾為隊長,唐才常為副隊長,下轄兩個小隊,革命黨人一個小隊,自立軍一個小隊。
義勇隊乘坐唐才常的商船秘密出海,前往臺灣。
三天前,義勇隊是嘉義附近登陸,向當地居民一打聽,這才這知道,章軍已經放棄了嘉義,主力在臺南集結。
此時,日軍發起了臺南進攻戰,按照乃木希典的命令,從彰化到臺南,沿途日軍收縮兵力據守據點和交通線,確保交通線暢通,把部隊抽調出來,參加臺南會戰,所以,這個地域範圍內,留下了巨大的空白,義勇隊避開日軍據守的交通線,迅速向臺南穿插,在今天早上,到達了曾文溪一帶。
義勇隊的運氣也是出奇的好,剛剛到了曾文溪,就碰上了附庸風雅的伏見宮貞愛親王。這位親王的腦子很有些問題,既然要附庸風雅,就徹底一點,別穿什麼軍服,應該打扮成文人墨客的樣子,那才應景。可他不僅身穿軍服,還穿著將軍禮服,腰間還掛著玉質刀柄的佩刀,搞得十分高調。結果,藏在密林中的義勇隊一眼就認出了他的身份。
秋瑾和唐才常到了臺灣,一路上就在犯愁。秋瑾的想法是,既然來了,就得打出個名堂來,讓周憲章欠革命黨人的情,這樣,今後,革命黨人發動反清起義,章軍從道義上,就得出手幫助革命黨。唐才常的想法和秋瑾完全一樣,也是想讓章軍欠維新派的情,今後幫助他保皇。只是,義勇隊這支三百多人的部隊,沒什麼實力,對於臺灣戰鬥,恐怕起不了什麼作用,幫不了章軍什麼忙,章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