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1/4 頁)
鶚В��歉繕性冢�乙恢痺誶胺劍�賈氈3腫耪蕉妨Α4蟊居��司】旖餼鎏ㄍ澹�齠ㄅ沙穌庾詈笠恢�蹠瞥穌魈ㄍ濉�
第五師團主力出征臺灣,留在朝鮮的只剩下五千人左右。日本大本營敢於抽調第五師團去臺灣,是因為,朝鮮北部的章軍樸永烈第四師,也抽調了部分兵力前往臺灣作戰,兵力也只剩下五千人左右,很難對朝鮮南部發起攻擊。
按照乃木希典的計劃,第五師團將在澎湖與第四混成旅團合兵,總兵力達到一萬六千人,形成南路軍,在高雄實施登陸。同時,近衛師團和第二師團總兵力五萬人,組成北路軍,從太保、義竹一線,對章軍形成壓迫之勢,日軍總兵力達六萬六千,而章軍總兵力為四萬,且章軍後勤補給線被切斷,日軍將佔據絕對優勢,這一戰,即便周憲章耍什麼詭計,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至於阿里山,乃木希典根本就沒放在眼裡,如果窮途末路的章軍逃進了阿里山,那正是乃木希典所希望的。日軍只需對阿里山實施封鎖,章軍就只能餓死在山裡面了!
西曆1895年10月8日,秋雨停歇,北路軍以近衛師團為前鋒,向那哈五的第二師太保防線發起了猛烈進攻。
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日軍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同時向太保城垣發起衝鋒,激戰六個小時後,位於太保西側的章軍第二師202團防線被日軍突破,日軍越過城垣,突入太保城內。
三個小時後,10月8日晚8時,日軍第二師團從北側攻入太保,與側日軍匯合,章軍東側陣地腹背受敵,駐守在這裡的203團不得已放棄陣地,向南後撤。
至此,章軍太保防線全線崩潰。
第171章 消失的軍魂(一)
近衛師團用了半個月才攻下了嘉義,而攻陷太保,只用了十個小時。
太保守軍的迅速崩潰,讓乃木希典隱隱生疑。
不過,近衛師團參謀處處長河野龍橋很快給出瞭解釋。河野龍橋報告稱,在攻陷的章軍堡壘中發現,敵軍丟棄了大量熱騰騰的饅頭和稀飯。
這說明,敵軍是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匆匆迎戰,日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很多章軍士兵還在吃早飯,根本就沒有及時趕到一線陣地。
對於章軍的這種狀態,河野龍橋的解釋是,神尾光臣已經與周憲章達成了平分臺灣的協議,隨即命日軍全線後撤,駐守太保的章軍官兵普遍認為,臺灣戰事已經結束,所以,當日軍再次出現在太保的時候,太保防線的章軍毫無準備,被日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導致整個防線一觸即潰。
河野龍橋的解釋合情合理,這反過來,印證了神尾光臣的確與周憲章有協議!否則,章軍絕不會如此大意。
乃木希典再無懷疑,率軍直逼臺南的最後一道防線——義竹。
乃木希典朝死夢想的臺南,近在咫尺!
臺南,赤崁樓。
建於公元十五世紀的赤崁樓,是荷蘭人建造的普羅民遮城中心,曾經是荷蘭殖民統治的象徵,也是鄭氏王朝走向興盛的標誌,鄭氏統治臺灣期間,臺南成為東都明京,赤崁樓也成為臺灣最高行政機構。
從康熙到道光,臺南一直是臺灣的首府。直到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後,由於臺灣北部經濟迅速發展,臺北才取代臺南,成為臺灣的政治文化中心。
如今,隨著臺灣中北部地區落入日軍之手,臺南再次成為臺灣的首府,以黑旗軍為代表的臺灣民主國的殘餘勢力,匯聚到了臺南,赤崁樓上,一度升起了代表臺灣民主國的黃虎旗。
不過,現在赤崁樓上飄揚的,卻是一面狼旗。
章軍到達臺南後,劉永福命人降下了黃虎旗。在他看來,臺灣民主國只是一個抵抗日軍的權宜之計,作為大清國的總兵官,他心眼裡不希望臺灣獨立建國,但是,大清國對臺灣的無情拋棄,尤其是張之洞的出爾反爾,傷透了劉永福的心。所以,在降下黃虎旗後,劉永福命人升起了章軍的軍旗,而不是大清國的龍旗。
安平一戰,臺南軍民認可了章軍,狼旗比龍旗更有號召力!
赤崁樓,軍旗獵獵,軍容肅整,一萬多荷槍實彈的章軍官兵在樓下列隊,一個個方陣整齊肅穆,每一個方陣都是一個戰鬥單位,師、團、營、連,整齊劃一,方陣的右前方,站著指揮官,每一名指揮官手按佩劍,全體官兵精神抖擻,目視赤崁樓,數萬官兵的陣容,卻是鴉雀無聲,只有飄揚在樓頂上的狼旗,在西風中呼啦啦招展。
在赤崁樓下列隊的,是章軍第一師、軍直屬旅和軍直屬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