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2/4 頁)
結束後,作為對外戰爭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大本營本應該撤銷,天皇應該返回京都皇宮。而在臺灣發生的乙未戰爭,是一場鎮壓叛亂者的內戰,從法理上講,不應該由戰時大本營來指揮。
但是,隨著臺灣戰事的發展,大本營不僅沒有撤銷,反而更加繁忙。原因是,章軍介入了乙未戰爭。
那是一支無法確定國籍的軍隊。日本人曾經把章軍界定為大清國派出的入侵者,如果是按照這個界定,那麼,乙未戰爭就應該是甲午戰爭的延續。日本與大清國就應該是戰爭的敵對國。但是大清國根本不承認有這樣一支軍隊存在,所以,日本明明知道章軍得到了大清國的支援,但卻無法向大清國宣戰。
可日本又不能把章軍視為臺灣本地的叛亂分子,很明顯,章軍是一支客軍,他們跨海而來,不是由臺灣本地人組成的,全部來自中國大陸,所以,他們應該是入侵者。
從法理上講,臺灣已經是日本的國土,章軍是客軍,日軍是守土抗敵的主軍;但是,從實際的戰鬥形勢上看,章軍卻是主軍,日軍才是客軍!
令日軍感到萬分尷尬的是,號稱守土抗敵的日軍,對臺灣的熟悉程度,竟然還比不上渡海而來的章軍!
臺灣人拒絕與日軍合作,而遠道而來的章軍,卻得到臺灣民眾的廣泛支援!他們反客為主了!
日軍面對的是一支從未遇見過的強敵!鑑於臺灣戰事嚴峻,廣島的戰時大本營難以撤銷,天皇繼續留在大本營內。如今,日本面臨的形勢,甚至比當初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更加嚴峻!
而這一嚴峻形勢,隨著一個驚天動地的訊息傳來,變得愈發險惡!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國盡忠!他被章軍擊斃在了自己的指揮部裡。
日本政府向國民隱瞞了這一訊息,他們宣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患瘧疾,不治而亡。
但是,在大本營內部,這一訊息已經悄悄傳開,一連數天,大本營籠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氣氛中——天皇陛下一連五天沒有露面了!他拒絕會見群臣。就連內閣首相伊藤博文也吃了閉門羹。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讓天皇蒙羞!讓政府丟臉,讓整個日本,在十九世紀末弱肉強食的世界格局中,成為了一場笑柄!
剛剛在戰爭中獲得了強國地位的日本,她的國際地位會因此而一落千丈!
內閣高官們發現,西洋列強駐日本公使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的眼神中出現了一種蔑視,這種蔑視似曾相識,那是五十年前,當日本剛剛被美國的艦船大炮轟開國門的時候,那些傲慢的西洋人的眼神!
天皇拒絕露面,大臣們六神無主。
今天早上,內侍突然宣佈,天皇陛下要在會議室裡召見群臣,商定國策。內閣大臣、海軍部、陸軍部、參謀本部一大早就守候在會議室裡,等待天皇的到來。
會議將在9點召開,然而,時間走到了9點30分,明治天皇任然沒有出現。
會議室裡,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所有的高官們危然正坐,一言不發,神經緊繃,誰也不敢打破這讓人無法喘息的沉寂。
時間走到了十點,門口終於響起了腳步聲,大臣們全體起立,目光定在門口。
明治天皇身著大元帥服,緩步走進了會議室,來到他的座位上,掃視了一眼群臣,緩緩坐下。
沒有得到天皇的恩准,所有的人只能挺直了身體,僵硬地站立著。
三分鐘過去了,明治天皇才緩緩說道:“就算是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默哀吧!”
眾人的臉上,都是一陣沮喪,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明治天皇的目光,從伊藤博文的臉上,向一個個大臣們掃視過去。所過之處,大臣們紛紛低下了頭。
就在一年前,當天皇入駐大本營的時候,他也曾這樣掃視過這裡的每一個人,而每一個人都高高地昂著頭,他們異口同聲地向天皇保證,日清一戰,勢在必行!那將是大日本帝國崛起的一戰!不出三個月,日本必將完勝大清國,那個時候,日本將成為亞洲的霸主,以世界強國的姿態,屹立於在世界的東方!
而現在,戰爭從朝鮮打到了遼東,從遼東打到了山東,又從山東打到了臺灣,戰爭打了一年多,卻沒有絲毫結束的跡象,而日本唯一的成果臺灣,也是搖搖欲墜!
國民沒有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任何好處,相反,隨著戰爭的曠日持久,國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剛剛興起的全民教育體系,因為資金缺乏,而面臨崩潰的危險,工業體系全部轉入了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