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3/4 頁)
大唐,且試試看吧!”
李隆基也想不出更穩妥地方案,他當即應允道:“准奏!傳朕地旨意,封壽王瑁為隴右道觀察使,李清為副使,全面負責防禦吐蕃之責!”
這是開朝會到現在唯一做出的決定,有了這個決斷為基礎,其餘之事李隆基便更容易下定決心,楊國忠見李隆基準奏,心中大喜,他急給哥舒翰,意思是:‘下面就看你地了。’
這時,哥舒翰出班,他站在玉階下慷慨激昂道:“陛下,臣才識淺薄,當不起元帥一職,臣願意辭去左相之位,以一老卒的身份趕赴戰場,親手斬下安祿山那狗賊地人頭,以平陛下之怒。”
他這個表態極為及時,此時李隆基心胸已開,便不再忌諱哥舒翰領兵,再者,有邊令誠為監軍,也不怕他有異心,李隆基當即道:“愛卿既有為朕殺賊之心,朕為何不成全於你,傳朕的旨意,封左相哥舒翰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加封尚書右僕射,率大軍赴潼關迎敵!”。
十二年四月,哥舒翰率大軍三十萬抵達潼關,他並不修築城牆,操練士兵,準備與安祿山打持久戰。
四月中,李隆基封郭子儀為河東節度使,率朔方軍本部進攻常山,李光弼軍則進攻太原,四月底,郭子儀軍收復常山,而李光弼採用圍城打援的策略,在郭子儀的配合下大敗北上救援地史思明軍,收復太原,隨即他連出奇兵,三戰三捷,大破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三將,斬首萬餘,生俘四千,史思明露發徒跣,隻身一人逃往博陵。
自此河東全境被收復,李隆基當即命王承業為太原尹,主管河東政務,與此同時,河北各地義軍在顏真卿、顏卿兄弟的率領下紛紛揭竿而起,組成大大小小數百個民團,自發保衛家園,李隆基封顏真卿為戶部侍郎、封顏卿為太尉寺少卿,所有起義百姓皆封為義士,以表彰其功績。
在河南,一些地方官也招募士兵,修築堅城,響應朝廷的號召,阻止安祿山南下東進,其中以南陽刺史魯、北海刺史賀蘭進明、潁川刺史來瑱最為有名,李隆基也各封官職,給予褒獎,並詔令天下官吏效仿之。
五月初,李隆基又接受楊國忠的建議,下旨在全國發行大錢,以一枚大錢抵五十枚開元通寶用,以籌集軍費,此令一出,開元通寶急劇貶值,米價再次上揚,長安各市甚至出現了易貨易貨的局面。
進入五月,便已是初夏時節,天漸漸地熱了起來,隴右大地早已綠意盎然,麥子金黃,眼看要到了收穫的季節。
在州以北地官道上。這裡離黃河約兩裡,風中帶著河水地腥氣,爬上大數便遠遠可以看見渾濁無邊地黃河。
這一日,一支龐大的隊伍出現地平線上,這支軍隊約有兩萬餘人,黑壓壓地一眼望不見邊際,他們正是遠道而來地安西軍,在前面開路的,是五千人的騎兵,緊接著是五千弓弩手。而最後押陣的,則是名振天下的一萬陌刀軍。
二萬餘人皆騎馬而行。只用了十天,大軍便抵達了隴右。正如李隆基所擔心,任命李清為隴右道觀察副使的命令一下,李清立刻率兵入河西,他任命段秀實為安西節度副使。全面負責碎葉州軍政事務,又調部分北庭軍分駐安西各地,由長史張巡統一指揮,而在沙州所招募之軍則負責鎮守河西各地,他自己則親率二萬餘安西精銳奔赴隴右,填補隴右軍被抽走後的空白。
“大將軍。前面便是州城。”一名小校遙指一座黑色的城池告訴李清。
李清微笑著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當年他曾在皇甫惟明手下當過一段時間的隴右節度副使,就駐紮在州。而他今天卻成了隴右道觀察副使,去拜會正使壽王李瑁,不過事易時移,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任人擺佈的沙州都督了。
“傳我地命令,大軍就地駐紮!”他一聲令下,二萬安西軍立刻忙碌起來,他們紮下營帳,拉起木柵,建起崗樓,只一個時辰,一座延綿數里的營盤便出現在黃河西岸。
隨即一千餘親兵護衛著李清向州城方向疾馳而去,壽王李瑁早得到訊息,他心情忐忑地出城迎接。
壽王李瑁是李隆基地第十八子,也就是楊貴妃的前夫,他是個極有文采之人,相貌英俊,氣質溫文而雅,在他母親武惠妃得寵之時,極被李隆基喜歡,甚至曾一度有望問鼎太子之位,但在武惠妃去世後,隨著楊玉環被父親奪走,他便徹底陷入了人生地低谷。
這次父皇以他為開端,放他離京,命他實領隴右道觀察使,其本意是想奪李清的權,只是李隆基可調配給他的兵力也不多,只派五百御林軍護送前往隴右,再加上鎮守石堡城的兩千餘官兵,李瑁手下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