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2/4 頁)
見馬英俊的耳朵動了兩下,繼而豎得筆直,便微微一笑道:“這是陛下的家事,我等就不必過問了,不過邊令誠若回來,倒不好安排了。”
韋見素錯愕,他剛想反駁,前面的馬英俊已經停了下來,眼睛笑眯成一條縫對李清道:“相國請進!”
李清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大步走進了御書房,韋見素卻衝他重重地哼了一聲,跟著李清進去,只待兩人背影消失,馬英俊才若有思地回味著李清的話和眼神,眼中漸漸地閃過一絲明悟。
李清這是第一次進李豫的書房,和李隆基的書房相比,只能用兩個字形容,‘簡陋’,四牆刷得雪白,擺著幾排書架,窗上掛著一副普通的繡簾,沒有銅爐異香,時值盛夏,也沒有用夾層放冰去暑,房間裡十分炎熱,當然,這也是李豫要擺出的一個姿態:勤政、簡樸。
但李清卻注意到了他頭上掛的一幅字:‘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是李亨在隴右告別時親筆手書的太宗名句,當時是告戒自己的兒子要信任李清,可此時掛在這裡,意義似乎有點變了。
見李清進來,李泌急忙站起來向他微微拱了拱手,李清也含笑點了點頭,隨即向李豫躬身施一禮道:“臣李清參見陛下!”
韋見素也跟在李清身後躬身施禮,“臣韋見素參見陛下!”
“相國免禮,請坐!”李豫又對韋見素和李泌笑道:“大家都是重臣,到朕這裡,請放鬆一點。”
三人笑著各自找位子坐了,李豫這才對李清道:“相國,早朝還有募兵一事未議,朕不想拖到明日,便請相國和韋尚書來商議此事,耽誤了相國的午休,請勿怪!”
李清的眼角餘光掃了一眼李泌,微微一笑道:“陛下是勤政之君,李清怎敢偷懶,只是募兵一事與戶部有關,請陛下將第五尚書也召來!”
第三百六十七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
刻,第五琦匆匆趕來,御書房太小,五個人顯得有些豫便移到了隔壁,這時左相裴寬正好來求見,李清索性又建議李豫又將工部尚書崔渙、禮部尚書房琯、中書侍郎裴冕以及門下侍郎張倚等人也一併召來,這樣,大唐幾個核心重臣便為募兵之事召開了一次聯席會議。
現在整個關中只有安西軍的二萬餘人,而洛陽安祿山雖然手上最精銳的幽州鐵騎已經全軍覆沒,但他兩次大敗唐軍,也收了不少降卒,再加上他同時也在招募士兵,李清估計他手上已經有十餘萬人。
不僅進攻安祿山需要軍隊,而且河西、隴右兵力空虛,若不及時佈防,被吐蕃軍趁虛而入,整個西域就危險了,所以募兵之事便成為重中之重。
關中地區人口有數百萬,再加上隴右、漢中、益州,朝廷現在能控制的人口不下千萬,兵源不成問題,關鍵是錢糧,按照兵部的計劃,至少需要募兵三十萬,其中十萬軍分佈在西域,二十萬軍用來對付安祿山,而目前的存錢和糧食都遠遠不夠。
房間裡很安靜,所有的人沉默不語,這時裴寬站了起來,他是這裡面資格最老的一人,年紀也最大,他雖是左相,但卻沒有實權,執政事筆在李清手上,他老於世故,儘量不去和李清爭權,不過既然做了左相,他若事事沉默,也會激起皇上的不滿,怎樣將話說得圓滑,幾面都不得罪,這才是他要考慮的,他向李豫施了一禮道:“陛下!實在不行就再等幾個月,待秋後錢糧入庫後再行募兵之事,這幾個月,我們可集中精力先將內政處理好。”
“不行!”裴寬話音剛落,李清當即表示反對,他站起來道:“陛下。若再過幾個月才行募兵,臣擔心安祿山會趁機南下,打通荊襄之路,繼而沿江東進,一舉吞併江淮,待到那時,我大唐危矣!再者,以關中之地的豐腴。陛下以為秋後會有多少錢糧可以入庫呢?”
眾人都明白李清的意思,關中土地豐腴、沃野千里,養活千萬人都不成問題,可從開元后期起,年年都要靠中原和江淮的漕運才能維持京城的開支,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併太嚴重,關中是權貴宗室集中之地。經歷百年的土地兼併,自耕農已經十不存一,哪有稅賦可徵,而鹽稅也主要集中在揚州一帶,現在漕運已斷,也無從談起。
現在李清更是一語切中要害,若安祿山放棄洛陽南下。那問題真的就嚴重了。
確實,安祿山之所以選擇洛陽稱帝主要是他的個人喜好,而且他也準備以洛陽為基地來進攻長安,如果局勢發生鉅變,北面李光弼攻下幽州、轉而南下奪取相州,打通中原和河北地通道,再加上郭子儀從河東南下,安西軍出關中。洛陽就會形成三面受敵之勢,那時安祿山極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