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3/4 頁)
要我點破嗎?”道:“大將軍難道不知道自己走地這條路很危險嗎?其實很多事情大將軍做得可以圓滑一點,可以再忍讓一些,比如那些募兵用地土地,大將軍完全可以找一些大商賈來開刀,又何必去動宗室,讓皇上難堪,將來這會給大將軍帶來殺身之禍的啊!”
“圓滑?”李清冷笑了一聲,“我從天寶三年入仕以來。做事一直就講求圓滑與讓步,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可有些事情僅靠圓滑與讓步是做不到地。就說土地兼併,太上皇下過多少次限田令,然後一次次讓步,最後不了了之,可結果呢?土地兼併之風愈演愈烈,天下良田十之八九被權貴所佔。這其中宗室又佔了六成以上,他們就象蝗蟲,永無止境地貪婪,大唐千千萬萬的百姓已無立錐之地,天佑我大唐,最後竟是安祿山造反,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若是陳勝吳廣振臂一呼,你我還能在此促膝談心嗎?”
說到這裡。李清停了一下。控制住略略有些激動的情緒,他仰天長長地吐了口悶氣,繼續道:“我地恩師章仇相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土地兼併再持續下來,將威脅到大唐帝國的百年根基,他明知這其中艱險。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我還記得他曾按著我肩膀說。如果他失敗了,希望我能接著他遺志做下去。他真的失敗了,而且是痛苦地死去,臨死都未能瞑目,從那時起我就知道,要想解決土地問題,靠溫和的一紙限田令根本就行不通,沒有人會心甘情願放棄既得利益,必須要用強硬的手段來改變,在這一點上,忍讓是換不來土地,原則更不能向圓滑讓步!”
說到這裡。他輕輕拍了拍郭子儀地手背道:“老將軍明白了嗎?李清所作所為決非僅僅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大唐能千百年地強盛下去,現在有人說我獨攬大權、欺凌宗室、營黨結私,甚至有人將我比作漢之薰卓,這些我不想辯解、也懶得去理會,可是我希望老將軍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郭子儀沉默不語,半天他才道:“但皇上也是年輕有為,胸中抱負遠大,大將軍為何不給他機會,非要鬧得天下皆知君臣不和,皆指著大將軍脊樑說這是唐之董卓,而其實這是個天大的誤會呢?”
李清搖了搖頭,“當今皇上是我擁立上位,我當然知道他是個明君,否則我為何不擁立那種昏庸無能、整天只知在宮中享樂的宗室呢?那樣豈不是更方便於我?”
他望著郭子儀異常誠懇地道:“太上皇也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但從開元盛世到安祿山造反僅僅只隔了十幾年,這是為什麼?老將軍想過嗎?”
郭子儀悚然動容,這個問題他也想過,可他找不到答案,最後只能歸結李隆基用人不察,而安祿山狼子野心,今天李清忽然說出這個問題,著實讓他的心中為之震動。
“請大將軍直言!”
李清揹著手慢慢走進一圈夜霧裡,凝視著黑黝黝的城牆,忽然回頭淡淡一笑道“其實老將軍也能想得到,府兵制的衰敗從高宗時便開始了,百姓無地,何以為兵?只是開元盛世的光環太過於眩目,掩蓋這個嚴重地問題,待到開元末年,光環漸淡,無兵打仗地問題便凸現出來,以太上皇英明神武尚解決不了這個難題,而當今皇上年輕力薄,又如何能觸動那些宗室的利益,沒辦法,這個惡人只能我來當,等有一天我緩解了土地矛盾,實現天下百姓耕者有其田,我自然會將大權交給皇上,讓他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
一番深談,郭子儀顯然有些被說動了,他低下頭半天不語,最後長嘆一聲道:“或許大將軍說得有一點道理,郭子儀雖不能盡綿薄之力,但也決不會阻撓大將軍,今天僕固懷恩一事,就此揭過!”
李清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快步走上前,握住郭子儀的手道:“深秋夜涼,請老將軍早一點休息,明日將是最關鍵的一天,李清還得倚仗老將軍的配合,拿下洛陽城!”
郭子儀點了點,“大將軍也早點休息吧!”
兩人拱了拱手,各自回了營帳。
且說李清地特使辛雲和蔡希德地親信一起來到了西城牆,等候在此地人用籃子將他們拉上上城牆,辛雲當即見到了蔡希德,表示李相國接受他的投誠,時間不宜遲,就定在明日上午,蔡希德大喜,連夜召集心腹會商明日投誠地安排。
而辛雲卻悄悄地隱身在了濃濃的夜霧之中,辛雲是現任羽林軍中郎將辛雲京的從弟,身高力大。武藝高強,是一員少有猛將,在安西軍中。只有他才堪和李嗣業匹敵,但和他地外表相反,辛雲思維慎密,又能言會道,所以李清便提升他做了自己帳前衙將,也就是兩千親兵的將軍。今夜李清派他進洛陽城真正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