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4 頁)
千人地面削了他的職,他面子上一時過不去。幾天一直鬱悶在心,今天李清一番開導,他也知道,既然李清專門將他要來,那必然是有立功的機會,何況他如此身份,卻對一個卑將循循勸誘。這份重視之情不言而喻,段秀實一時的不快便立刻煙消雲散。
他在馬上深深一拱手,“多謝都督開導,是秀實目光短淺了。”
“好好地幹!”李清捏了捏他的肩膀,鼓勵他道:“讓我們一起在西域建功立業!”
段秀實默默地點點頭,他心中充滿感激之情。忽然間,他心裡升出一股為李清效死命的衝動,毅然下了決心。靠近李清低聲道:“都督要想在安西成一番事業,必須取高仙芝而代之。”
李清瞥了他一眼,見他目光誠懇、神情果斷,心中暗暗點頭,此人可收心,但他臉上卻笑而不語,只仰頭一陣大笑,隨即馬鞭一指前方,“走!隨我進城去。”他催馬疾奔,片刻便成了一個小黑點。
段秀實還在品味李清表情的含義,他忽然恍然大悟,原來都督早有此心,自己真是多慮了。
“走!進城。”他也隨之一聲高喝,縱馬急追,漸漸地,一行騎兵消失在道路的盡頭,只留下竊竊私語的路人和漫天的塵土
高仙芝這些日子頗不安寧,自天寶六年小勃津戰役後,他終於取代多病地夫蒙靈察成為安西之主,事實上,早在天寶三年開始,由於夫蒙靈察長期在京養病,他便成了一言九鼎的安西王,在安西,他地話便是律法,無人敢有半點違抗,他的威信在某種程度上還超過了遠在長安地大唐皇帝陛下,不少安西小國甚至把去一趟龜茲就當作到天朝覲見了,一直到監軍邊令誠到來,他的這種安西王的囂張才略略收斂。
他一邊謹慎小心做事,一邊竭力討好邊令誠,對他的賄賂毫不吝嗇,終於換來了邊令誠一篇篇充滿讚美言辭的奏章,就在他們配合剛剛默契之時,事情卻忽然變得複雜起來。約一個月前,他接到朝廷的任命抄報,任命戶部侍郎、太府寺卿李清為安西副都護兼安西節度府長史,主管整個安西地區的政務,同時又恢復了他地沙州刺史和豆盧軍都督一職。
一般而言,這本是個很尋常的任命,如李嗣業、封常清之類就是他的副手,任安西副都護或四鎮兵馬使,但問題出在朝庭竟派了權重之臣來任此職,就如同後世掌握實權的發改委副主任空降到某省任省長一樣,雖然品階是一樣,但含金量卻完全不同。
而且在天寶四年,高仙芝便和李清打個交道,被拐走了一支精銳之師,至今未還,他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並耿耿於懷。
李清任他的副手也就罷了,但他還任安西節度府長史,主管整個安西地區的政務,這才是讓高仙芝寢食難安之事,安西是軍政合一地行政區,設有都護府和節度府,都護府是一個象徵性的管理轄區,眾多安西小國幾乎都是獨立國家,只是承認唐朝是它的宗主國,並上貢來朝,通俗地說就象認了一個乾爹一樣,只是逢年過節去看看,不用跟他姓,也無贍養義務,大食強大時,它們也同樣認大食做乾爹,只是大食心黑,需要收高昂地保護費,而不象大唐僅僅只要點象徵性的朝貢罷了。
但節度府卻不同,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控制區,有駐軍、有官吏,它治下的百姓是大唐的子民。
高仙芝既是大都護,又是節度使,軍隊由控制,但政事也由他決定,而李清一來,便意味著軍政要分家了,況且李清手上又有沙州一地,也有六千軍隊。還有深厚的朝廷背景,這那裡是他的副手,分明就是第二個安西王。
高仙芝揹著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憂慮使他地兩條粗眉連成一體,他已接到焉耆鎮駐軍的飛鴿傳書,李清昨日經過那裡。
“他終於來了!”高仙芝長長地嘆了口氣,無奈之情溢於顏表,算時間,李清今天就該到了。
“大帥”
一直在旁邊偷偷留意高仙芝表情的判官康懷順欲言又止,在封常清調走北庭後。他是便是最高的行政官員,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具體事務。雖是稟承高仙芝的命令,但高仙芝的命令大多是指導性。真正的操作權在他的手上,只可惜好景不長,長史李清要來了,康懷順這期間私拿的糧餉都得一一退回去,這讓他如何心甘,他一直在留意高仙芝地表情,漸漸地竟被他發現了對付李清的門路。
高仙芝瞥了他一眼。口氣煩躁地道:“有什麼話就直說,掖掖藏藏,象個娘們似地,我不喜歡!”
高仙芝身材碩長,年輕時長相俊美,是個典型的美男子。現在上了年紀,相貌雖然變得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