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頁)
踞在廣東的桂系軍閥排擠出廣東,葉劍英便隻身前往漳州,投奔孫中山組織的援閩粵軍。而蔣介石正是援閩粵軍的高階參謀。
1920年8 月,葉劍英參加了粵軍回粵驅逐桂軍陸榮廷。莫榮新之役,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2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大總統孫中山化裝前往長堤天宇碼頭,時任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親到碼頭迎接,護送孫中山登上軍艦。不久,蔣介石也趕來充任副官。在孫中山蒙難的50多天裡,兩人親密合作,忠實地護衛著孫中山的安全。
此後,葉劍英多次參加討逆之役,先後擔任第8 旅參謀長、第2 師參謀長等職,是蔣介石的直接下屬。1924年,葉劍英又在蔣介石任校長的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葉劍英的軍事才幹深得蔣介石的賞識。
1926年夏,葉劍英參加了北伐戰爭,先後擔任第1 軍總預備隊參謀長、新編第2 師師長和有“鐵軍”之稱的第4 軍參謀長。
正當大革命勝利發展的時候,蔣介石於1927年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葉劍英在這歷史的轉折關頭,以堅定的革命信念,毅然拋開個人私情,與蔣介石徹底決裂,“通電全國反蔣”。
葉劍英自己也說:“有人講我是蔣介石的嫡系,蔣待我不錯。”他接著說:“有人問我反蔣圖個什麼?我說我反蔣不要什麼東西,只圖個革命,我們的槍要對準反革命,蔣介石當反革命,跑到我們槍口上來,是自己找打的。我們打蔣介石不是因為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因為他反革命。我們就是要討伐反對革命的人!”
1927年7 月,葉劍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葉劍英作為人民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蔣介石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打了十年仗,抗日戰爭中一度合作共同抗日,接著又在全國解放戰爭中進行了三年的較量。今天,葉劍英作為中共華南地區黨政軍主要領導人,統率數十萬大軍,打回了故鄉,打回了當年與蔣介石“共同”革命的地方。
關於軍隊指揮問題,四野總部和林彪曾指示,由陳賡統一指揮第4 、15兩兵團的行動。自葉劍英到來後,陳賡認為葉劍英既是人民解放軍總部參謀長,又是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因此多次請他統一指揮。但葉劍英考慮到自己不僅要管軍隊,還要管地方的事情,難免分散精力,便仍堅持由陳賡統一指揮兩兵團及兩廣縱隊的作戰行動,並將這一意見上報中央和華中局,得到批准。
至於軍隊系統與華南分局的關係,兩兵團接受華南分局領導,凡屬帶方針性問題和全盤計劃,均提交分局討論決定,以取得黨政軍民的一致配合。
9 月7 日,葉劍英即在贛州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方方、陳賡、郭天民、劉志堅。鄧華、賴傳珠、洪學智。肖向榮、曾生、雷經天等。會議分析了形勢,研究瞭解放廣東的作戰計劃:(一)解決廣東問題,我們依照軍委意圖,先行消滅北江。東江之敵,進佔曲江、惠陽,創造和平解決條件,爭取和平解決。同時,準備對付堅守廣州頑抗之敵。
(二)集結,因4 兵團與15兵團相隔過遠,為求得同時展開齊頭並進,突然實行鉗形合圍,必須先行集結。集結地區,15兵團南康、信豐地區,4 兵團除15軍先行集結南雄地區外,主力待15兵團透過,集結於仁化、汝城之線。兩廣縱隊集結於興國以南地區。以上於9 月底可集結完畢。
(三)作戰方案:1。如敵扼守曲江、英德之線頑抗時,四兵團除以一部由鐵道西迂迴敵之左側外,主力沿粵漢路及東西兩側並進。15兵團由三南(即全南、龍南。定南)插至英德或以北斷敵歸路,求得殲滅敵之四個軍。以兩廣縱隊經惠陽向南迂迴,並相機佔領惠州。視情況必要時,以一個軍加強之。華南分局主力則積極向潮汕方向佯攻,牽制與迷惑敵人。
2。如敵集中主力退守廣州、虎門時,我決以4 兵團沿粵漢路南下,進至廣州以北、以西,15兵團進至廣州以東,兩廣縱隊則插至廣州以南,截斷廣州、虎門間之聯絡,合力聚殲廣州之敵。華南分區域性隊仍監視與鉗制潮汕之敵。
3。由贛州經曲江、翁源、從化至廣州及由南康經龍南。和平、河源至廣州之兩條公路幹線,由4 、15兵團工兵部隊分工搶修,以利交通。
(四)建議葉飛兵團攻佔廈門後,指揮一部出汕頭、梅南作戰,最好同時動作,並向東佯動,以資配合。
8 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對贛州會議及進軍華南作出重要指示——葉(劍英)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