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七屆二中全會之後,毛澤東將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派往太原前線,臨時接替病中的徐向前指揮太原戰役的總攻。當時,在各兵團首長參加的一次會議上,彭總說:我這次來太原前線辦兩件事,一是總攻太原,二是來帶兵的。打下太原以後,18兵團和19兵團將調西北戰場參加對胡。馬匪軍的決戰,爭取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全部解放大西北。
4 月24日,太原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13萬餘人,解放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重要據點太原,徹底摧毀了閻錫山集團在山西38年的反動統治。次日,毛澤東即致電徐向前。周士第。羅瑞卿等並告彭德懷:“18及19兵團改隸第一野戰軍建制,爾後行動整訓及補給等統聽彭德懷同志指揮處。”
大軍西調,用心可鑑。這樣,在大決戰開始時,西北戰場解放軍總兵力不但在數量上由20萬人增至40萬人,與胡、馬兵力旗鼓相當,改變了西北戰場長期以來敵多我少的狀況,而且由於進行了整編,原西北野戰軍的六個軍分別組成第1 、2 兩個兵團,奠定了大兵團作戰的基礎,形成了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的有利條件。同時,由於我軍具有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和集中使用兵力的優勢,而敵軍則分散在西北各地,且各懷鬼胎,各行其是,即使有統一指揮,也是有名無實,難以奏效。因此可以說,我軍已具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直至徹底消滅胡、馬集團於西北戰場的能力。加之第18。19 兵團是直屬中央軍委指揮、具有光榮歷史的兩支勁旅,這兩個兵團挺進西北,勢將加速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程序。
當胡宗南獲知太原被解放的訊息後,聞風喪膽。他估計到華北將有大部隊西調,加強一野,立即於4 月26日和27日將其主力部隊開始向西南方向撤退,形成跨徑河、渭河,保守西安的弧形防禦地帶,企圖與二馬配合,以陝中、隴東為防禦重點,阻止人民解放軍西進,確保西北,屏障西南,一旦發現華北部隊西渡,即退居陝南、川北。
在華北兩個兵團人陝前,為打亂胡宗南的戰略撤退計劃,同時儘量截獲其軍用物資,並使古城西安不致被破壞,第一野戰軍於5 月發起陝中戰役。5 月17日晨,胡宗南部全線西撤,一野各軍立即按計劃實施追擊。
解放西安是陝中戰役的重要目標。為勝利完成這一任務,一野第6 軍在軍長羅元發的率領下,於19日夜間在敵人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徒步強渡渭河,然後分兵數路,激戰一日,從四面八方攻人西安城。西北重鎮、古都西安喜獲新生,各族人民群眾載歌載舞,歡慶解放。
22日上午,陽光燦爛,微風和煦,一野第6 軍舉行入城式,全軍官兵穿著嶄新的軍裝,扛著油光鋥亮的武器,在南門外集合,排成三路縱隊,高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雄赳赳、氣昂昂地從南門循序而入,然後轉向東門。幾十萬西安人民湧上街頭,敲鑼打鼓,高呼口號,熱烈歡迎人民解放軍進城。
陝中戰役總計殲敵兩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裝備和軍用物資,給胡宗南集團以重大打擊,使之不得不收縮兵力,退居秦嶺;特別是西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安的解放和陝中廣大地區的解放,對國民黨軍計程車氣打擊很大。同時,陝中戰役的勝利,對第一野戰軍爾後大兵團作戰所需物資及其運輸的保障具有重大作用,這不僅對殲滅胡宗南集團極為有利,而且為進軍甘肅、寧夏、青海,殲滅青寧二馬創造了條件。
5 月23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就各野戰軍的進軍作出具體部署,賦予第一野戰軍的任務是:向西北進軍,消滅西北地區之敵,解放並經營陝、甘、寧、青、新五省。要求年底前佔領甘肅、寧夏、青海,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位於西北,解放並經營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領入川,以便配合第二野戰軍,解放貴州、四川、西康諸省。
24日,第一野戰軍發出殲滅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集團的動員令。
25日,彭德懷從太原回到第一野戰軍司令部駐地陝西乾縣秦家莊。
26日,第18兵團在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率領下,從太原出發,經風陵渡西過黃河,向陝西關中地區進發。
6 月初,第19兵團在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率領下,經禹門口渡過黃河,進入陝西。
兩個兵團由華北出征西北,從先遣部隊開始行動到全部集結關中,歷時一個半月,行程近千公里,車運、船運、徒步並行,冒著炎夏酷暑,戰勝疲勞困頓,風雨兼程,艱苦備嚐,但他們毫無怨言。抱著“轉戰大西北,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