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戰鬥力大大削弱,但其兵力仍有17個軍、41個師,共20餘萬人。
長期以來,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之間,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了保住大西北作為殘喘之地,極力拉攏青、寧二馬。為此,國民黨中央特於1949年5 月18日命馬步芳代理西北軍政長官,馬鴻逵除繼續擔任西北軍政副長官外,還允諾其擔任甘肅省政府主席,進而千方百計拉二馬出兵陝西,同胡宗南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解放軍西進大軍。坐上西北軍政長官寶座的馬步芳,一時得意忘形,竟以“西北支柱”自命,發誓要“挽狂瀾於既倒,定乾坤於西北”,狂妄之至。
然而,無論是蔣介石偏安一隅的如意算盤,還是馬步芳再定乾坤的痴人說夢,都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歷史車輪的前進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住的。新中國曙色初露,三千萬西北人民正引頸翹望。
啊,聽到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正如陣陣春雷,在大西北上空滾過。“挺進!挺進!向大西北挺進!千百萬受苦受難的同胞在等待我們。”
啊,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正向著大西北馳奔而來,歌聲嘹亮,鐵流滾滾,征塵蔽日。一場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新生與腐朽的殊死較量,即將在祖國的大西北——這片遼闊而蒼涼的黃土地上展開。
率領這支大軍的就是橫槍立馬、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元帥。
對於彭德懷,人們常常稱之為“彭老總”,而毛澤東則以“彭大將軍”相稱。
有詩為證: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這是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結束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時毛澤東贈給彭德懷的六言詩。
這首詩,今天已為人們廣泛傳誦。它是對彭德懷一生的最簡潔又最鮮明生動的寫照。字裡行間也流露出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讚賞和信賴。
自1928年門月彭德懷率平江起義部隊改編的紅5 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4 軍會合起,彭德懷就一直在毛澤東、朱德的直接領導下戰鬥和生活。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毛澤東與彭德懷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用彭德懷自己的話說,他把毛澤東看作革命隊伍中的大哥,進而看作自己的老師。
井岡山會師不久,國民黨軍就對井岡山發動了“會剿”。為儲存革命力量,紅4 軍前委決定,朱德、毛澤東率紅4 軍向贛南進發,讓新任紅4 軍副軍長的彭德懷率紅5 軍留守井岡山,擔負起保護傷病員、家屬小孩的任務。對於這一決定,紅5 軍內部反映強烈,大部分人認為與紅4 軍聯絡的任務已經完成,應迅速北返,去擴大湘鄂贛根據地。彭德懷卻堅定地指出:留下保衛井岡山後方,使紅4 軍主力安全脫離敵人包圍,向白區發展;如紅5 軍不承擔這一任務,紅4 軍離開後,湘贛邊區政權就會受損失,甚至被敵人搞垮。
他終於說服了大家,毅然挑起了毛澤東交給的千斤重擔。
在紅4 軍撤離後的第三天,敵人以十幾倍於紅軍的兵力圍攻井岡山。彭德懷率紅5 軍激戰三天後,被迫突圍,向贛南方向尋找紅4 軍。1929年4 月,彭德懷率部經輾轉苦戰,在瑞金第二次與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4 軍會合。
毛澤東一見到彭德懷,便把中央“二月來信”給他看。信中提出,為了減小目標,要朱、毛離開紅軍,把紅軍分散在農村。彭德懷當即表示不同意來信中的意見,並立即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目前時局緊張,主要負責人不能離開部隊;有共產黨領導,有正確的政策,紅軍是能堅持的。
這封信的原稿,一直保留在毛澤東的身邊。
1930年10月,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新餘的羅坊鎮開會。毛澤東提出不同意中央要求紅軍攻打南昌、九江的意見,主張紅軍東渡贛江,在贛江以東、大海以西的廣大地區開創根據地,並採用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殲滅進攻之敵。
紅3 軍團的指戰員多為平江、瀏陽人,不願遠離本地。因此,紅3 軍團幹部大多反對過贛江,主張把戰場擺在峽江一帶,紅1 軍團在贛江以東,紅3 軍團在贛江以西,“夾江而陣”,分兵擊敵。
彭德懷又一次毫不猶豫地支援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他對紅3 軍團的幹部說:現在最要緊的是消滅進攻之敵,誰有意見,待過江後再討論。我彭德懷是一定過江的,前委的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