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共赴國難。曾公子也是節烈之士;心雄萬夫;只是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治世用文;亂世用武。曾公子見天下大亂;官員們庸劣不堪;便注重於學習軍事;結交蜀中豪傑。由於他仗義疏財;多有俠氣;所以士多歸之。
甲申年春季,張獻忠率部入川。蜀道崎嶇;易守難攻;曾英主動請戰;願率兵千人將流賊堵住;尋機破敵。巡撫陳士奇見他不過是個二十三四歲的白面書生;很是瞧不起。蜀中大將多的是;陳士奇哪裡肯用這個公子哥?將全蜀兵馬交由大將趙光遠指揮;結果被張獻忠部打的大敗;趙光遠率殘部逃往漢中。蜀中三百年未經戰亂;民不知兵;奢侈之風已歷數百年;哪裡能當得來自陝北的虎狼之士?張獻忠大軍橫衝直撞;所到之處無不應手而下。四川土寇乘勢蜂起;陳士奇焦頭爛額;無所措手足。
在萬般無奈之下;陳士奇同意由曾英掛守備軍職;統率五百鄉勇前去進行抵禦;也是死馬權當活馬醫。曾英將全部家財都用在軍中;每日裡好酒好肉對待這些將士;訓練了十幾日;有了軍隊的樣子。軍中士氣旺盛;曾英就率部出征;設伏於瞿塘峽山谷。張獻忠的大軍無人可敵;明軍望風而走;沒曾想在瞿塘峽就吃了個大虧。數萬流賊蜂擁而來;曾英率部佔據險要;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下的流賊們日夜大罵進行挑戰;曾英不上那個當;就是堅守不出。曾英派人將旗幟遍立山谷間;似乎有千軍萬馬;經常半夜擂鼓如同襲賊大營;令其內亂自相殘殺。曾英這數百鄉勇堅守了四個多月;援兵不到;糧食早就吃光了;只好主動退往忠州。夏四月;流賊水軍殺到了忠州;曾英率水師作戰;火燒敵船百艘;斃敵千人;震動蜀中。曾公子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南明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督川、湖、雲、貴軍務,專辦川寇的王應熊卻很不信任曾英,反而重用一個名叫王祥的武官。後來曾英收復了重慶,威名遠揚;眾心歸附;有戰船千艘;丁壯五萬。乾脆繞過王應熊,直接向南明朝廷討封,爵封平寇伯;如此一來曾英更是不理睬王應熊了。曾英的實力越來越強壯。曾英分兵鎮守塗山;在遂寧設鹽稅用於軍餉。曾英自行徵收糧稅;官員們無力約束。曾英的地盤都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敢於與大西軍正面對抗的主要就是曾英統領的大軍。
“他孃的仙人闆闆~”張獻忠罵道:“老子哪年在瞿塘峽,就是著了他的道啊?”張獻忠罵完之後還不解氣,他喝道:“來人,點起兵馬,老子要親自會會那個曾英。”於是張獻忠發兵三萬進攻重慶;陸路由佛圖關進兵;水路由合江進兵;以多功城為老營、大軍糧草轉運之地。曾英派張天相防守陸路敵軍;餘大海攔截敵方水師;囑咐他們不可輕易接戰。曾英親自率領五百精騎;以猛將李佔春為先鋒;從山路突然襲取了多功城。曾軍打著大西軍的旗號;從敵後殺入;漫山遍野都是軍旗;真假難辨;說不上有多少曾軍?大西軍前後受敵;軍心大亂;水陸一齊敗退;在亭溪丟下上萬具屍體。
張獻忠氣得吐血,無奈之下只能帶著五六十萬人繼續北行,。蜀路難行,傳令各營兵丁小子將各山村丟棄的糧食每人背糧二斗,有騾馬的另外多交三鬥,大軍宿營時按數交納,少一升就是死罪。到了三月十六日,張獻忠還是鬼使神差一般來到了鳳凰山附近,此時山中起了濃濃的大霧,對面不見人,只能聽到動靜。哨兵喊叫後營;有盔甲聲,馬嘶人喊聲。張獻忠斥其擾亂軍心,將幾名哨兵斬首,於是張獻忠軍中便沒人敢在出聲。前隊人馬依稀見有大兵到來,卻不敢聲張,害怕自己掉了腦袋。
對面霧中的大軍似乎也發現了大西軍,但是也沒有聲張,兩軍就隔著太陽溪安營寨扎。直到中午,濃霧才漸漸散去。大西軍計程車卒發現小溪對面的居然是明軍。於是不敢怠慢,趕緊報給張獻忠。
張獻忠厲聲喝道:“放屁,朕天下無敵,誰敢到此送死?明軍不是去成都了嗎?”說罷張獻忠單騎打馬衝了出去,御林軍跟隨不及。
到了太陽溪邊,張獻忠只看到滿眼的明軍大旗,這才信了小卒沒有撒謊。就在此時,張獻忠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在面前晃過。那喊道:“那穿龍袍、騎白馬的就是張獻忠。”
“不好!是劉進忠這個叛徒!”張獻忠見明軍火槍手已經端起了火槍,趕緊撥轉馬頭便走。
呯呯呯~~明軍狙擊手們眼疾手快,向張獻忠連開三槍,張獻忠後背傷重,跌落下馬,鑽進路旁草堆裡躲避。明軍士兵趕緊蜂擁過了小溪,來找張獻忠。只見草堆下面露出一隻腳來,用刀一砍,響起一陣野獸般的嚎叫聲,“劉進忠,你這反賊,我要抽你的筋,剝你的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