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頁)
當下,在大殿外的空地上擺下兩個靶子。艾能奇彎弓拉箭,唰唰三箭連環,奪奪奪三聲,眾人看去三支羽箭支支紅心。
“好!”劉文秀大聲喝彩,一面得意地看著明軍火槍手只見那火槍手卻不射靶子,只是拿出一頂頭盔掛在靶上,然後走到兩百步開外的地方呯呯呯火槍手連開三槍,眾人再看那頭盔,面頰兩側的祥雲小枝都被打掉,頭頂的盔櫻也被擊落眾驚,明軍的火槍居然如此厲害這時,眾人只聽李定國長嘆一聲。說道:“請宋先生回覆安國公,大西軍願意接受整編!”
“啊!?”
“什麼?”
大殿上的劉文秀、嚴錫命等人聞言無不大驚失色。劉文秀更是急的跳了起來。大聲道:“你這不是把父皇辛辛苦苦才打下的基業給葬送了嗎?你這麼做對的起父皇的在天之靈嗎?”
嚴錫命也是說到:“哪能憑射靶就勝負的?”
宋獻策卻是向李定國恭恭敬敬地拱手一揖,肅然起敬道:“李將軍英明!”
李定國的神情逐漸變的凝重起來。肅然道:“如果父皇在天有靈。他也會支援定國這麼做的。大漢民族已經流了太多的血。已經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我們不能再自相殘殺。不能再無謂流血了”
“那~那~~”劉文秀還是一時接受不了李定國說道:“你們還記得九龍灣大戰時,我的頭盔被兩次擊中的事嗎?”
劉文秀說道:“那不正是說明有神靈庇佑嗎?”
李定國笑道:“看來方才的射靶,你還不明白!”
劉文秀細細一想,恍然大悟道:“你是說明軍故意不射中~~~”劉文秀第三次陷入默然中李定國起身,說道:“人家已經兩次繞我不死了,我李定國哪能這麼不識好歹?就算我要死扛到底,也不能拉上無辜的數萬弟兄們啊!”
鴻德二年八月,大西軍在李定國帶領下向鴻德朝投降,接受改編。至此,天下四分之三已是鴻德的天下了
【237】九江軍情
武昌城外,長江水滾滾東去宋友亮手按城垛,望向東方,喃喃道:“俗話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如今咱們就要去建業了!”
一旁李信送上一份奏摺,說道:“公爺,這是孫閣老、方閣老等人上的表奏!”
“他們說什麼了?”宋友亮不打算看奏摺內容“老詞兒~對於南京方面,還是以和為主。”李信說道一旁的顧君恩說道:“畢竟弘光也是明室宗室,大臣們這麼想也是有理的。”
宋友亮笑道:“其實不需他們多說,李定國我都等不予追究,難道還容不下一個福王?”宋友亮轉過身來,望向天際的夕陽,又笑道:“只要弘光不做無謂抵抗~”
“報~~”
宋友亮話音未落,便有小卒一路小跑而來,“報大人,江西總督楊廷麟、江西巡撫劉廣胤急報:弘光遣左夢庚部三十萬大軍攻打九江。”
“哈!”宋友亮冷笑一聲,指著小卒手裡的塘報:“把這份塘報送去給孫、方二位閣老已經大臣們傳閱。”
“得令!”
◆ ◆◆◆◆◆◆◆◆◆九江城外,打著左字軍旗的營寨連綿十多里。
左夢庚正和李國英、金聲恆等一眾部下正站在一處搭建起來的高臺上向城中瞭望,各人的臉色都有一點陰沉。
從五月初十南京誓師後,左夢庚帶著大軍一路所向披糜,僅用了八天時間就攻到了九江城下,可是在九江城下,一路高歌猛進的左軍總算遇到阻礙,左軍已經在城下水陸兩路連攻了四十八天,九江城依然在北明官兵手中巋然不動。
這些天的攻擊,左夢庚軍在九江城下至少損失了二萬多人,雖然相對於他的三十萬大軍來說損失不大,可是卻折了不少銳氣,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士氣低迷。自古造反能成功者,往往靠的是兵貴神速,出其不意,最怕陷入僵持狀態,因為一旦僵持,叛亂一方計程車兵就會胡思亂想,軍心大降。而朝庭一邊有時間調集更多的力量過來,時間拖得越久,對於叛亂一方來說越是不利。
“屯兵堅城之下,素來就是兵家大忌!”左夢庚十八歲隨父從軍,今年二十八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少帥,而且生得和他父親左良玉一樣俊美,人稱左公子此時九江城牆上,密密麻麻的左軍士兵正在蟻附攻城,前排士兵將雲梯架起,然後冒著矢石往上爬,後面是一隊一隊計程車兵準備隨時補充。城上箭如雨下,不時有左軍慘叫著倒下,轉眼就被後面計程車兵淹沒。
“少帥,攻上去了,攻上去了。”一旁的金聲恆興奮地大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