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4 頁)
了勝仗,才有命玩女人,不然小心下面那玩意兒都讓倭國人切了去!”
年輕武官人自討沒趣,只能灰溜溜地回去了大明大軍雲集釜山,最先感受到壓力的就是對馬藩的藩主宗義成。對馬土地貧瘠而無法耕作,除了肥前國的飛地以外可以說實際上沒有石高。不過對馬藩在朝鮮釜山廣域市擁有倭館,經濟收入可以說完全仰賴與朝鮮的貿易,實際上收入也相當多。
對馬宗氏在歷次對朝鮮的侵略中都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一方面宗氏不斷的向朝鮮派遣使節討好朝鮮,以維持貿易,另一方面為了配合日本侵朝又不斷的向朝鮮派遣間諜,刺探情報,壬辰倭亂時當時的宗主宗義智更是受秀吉命將領地內16到53歲的男丁都動員起來共5000人作為先遣隊參戰。七年大戰打下來幾乎完全摧毀了對馬的經濟,因為對馬本來耕地很少,經濟運作基本上依賴於同朝鮮半島的貿易,這種貿易在戰爭中自然是被中斷了。
直到朝日雙方最終於1609年簽訂了《己酉約定》,才允許日本在釜山豆毛浦重開倭館(貿易機構),日朝貿易得到恢復。德川家康因對馬宗氏恢復朝日邦交有功,而封為對馬藩十萬石格大名(實際領地產量不到一萬石),專司對朝鮮外交。經過宗義智、宗義成兩代藩主的勵精圖治,至今才有了復甦的跡象,這種跡象很大原動力在於朝鮮對日貿易的日益活躍。然而剛剛復甦的對馬島即將遭受了三十年來最大的困難對馬是當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橋頭堡,如果大明率領朝鮮聯軍攻打日本,那麼對馬也肯定是首當其中。所以宗義成派出的心腹使者溝口正三郎前來打探明軍虛實,溝口正三郎在一隊明軍的押送下,己經帶著幾個隨從上了岸。眼前的情形,讓溝口正三郎已是膽戰心寒。宋友亮卻並不避諱這些日本人觀看大明軍力,以力破巧,雷霆之擊,堂堂正正之師,對方再多的窺探也沒用,反而能給他們更多的心理上震懾。
宋友亮沒有給溝口正三郎太多說話的機會,而是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對馬藩主必須立即向大明軍隊投降,否則對馬島將變成一片沒有人煙的荒島,以後都只有海鳥在上面拉屎。”
溝口正三郎滿頭大汗,說道:“我藩藩主畢竟是日本幕府的下屬,向大明投降,這~”
“送客!”宋友亮十分傲慢地拂袖而去,而幾個明朝士兵則連推帶搡地把溝口正三郎轟了出去大明鴻德四年正月三十日,大明海陸軍八萬和朝鮮海陸軍兩萬,共計十萬兵馬從朝鮮釜山出發,以雷霆萬鈞之勢,之撲對馬島而來對馬藩藩主宗義成哪敢抵抗,立刻乖乖投降了大明。然後,宋友亮給他委派一個宗義成極不情願的差事,要他向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遞交國書,大明要求日本割讓對馬、九州,並向大明及其藩屬國開放日本全境,允許大明及其屬國的商人在日本開設商館、工場等。
德川家光大怒,立刻釋出幕府將軍的討伐令,下令全國總動員,與入侵的“唐寇”決一死戰。同時撤除對馬藩,剝奪了宗義成的藩主之位,老中酒井忠勝苦勸無果。德川家光一時衝動的後果,直接把對馬宗氏一把推進了大明的懷抱。
【262】攻打德川幕府2
大明鴻德四年正月二十九,對馬島外海上,前後左右都是密密麻麻護衛的戰艦,宋友亮站在定遠號戰艦的船頭上對外極目遠眺。只見海天一色,萬里無雲,湛藍的海水一lang一lang的湧動,離前面不遠地,是對馬島嶼那南北狹長的身影。
眼下天氣仍是寒冷刺骨,海風吹動了宋友亮身上的紅色天鵝絨大氅,大氅獵獵作響,宋友亮靜靜的站著不動,只是默默沉思。宋友亮的計劃是把在日本扶植代理勢力,讓日本回到戰國時代。其他方面麼,基本見好就收,拿錢就走,若是逼迫的太緊,激起日本國上下同仇敵愾,反而不好。
很快地,船隊靠上了對馬島的大浦港,不說島上的大明軍佇列隊歡迎安國公大人,就是對馬島家督宗義成,早己領著全族上下,還有島內所有的居民,全部在碼頭兩旁相迎。這對馬島在日本、朝鮮之間的朝鮮海峽內,共由五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七百多平方公里,主要城鎮是嚴原和雞知,居民多為漁民,以前又多為倭寇的盤據之地。
不過眼下,對馬島宗家的家督宗義成已經正式歸順了明朝,所以,這裡早己成為了明朝大軍的駐紮之地。此刻的對馬島上軍營密密麻麻,各色旌旗組成的海洋無邊無際。這島夠大,夠寬,容納幾萬大軍是沒有問題,而且大浦港也是良港,從大明與朝鮮運輸物質到這裡也非常方便,而且這裡景色宜人,草場眾多,還可以養馬。
見宋友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