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能聽到雞鴨鵝狗的叫聲。他揚鞭指著那些屯舍:“鄭親王倒是當日子過了。”
范文程頓生感慨:“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民。待我大清一統海內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時,臣便歸隱山林,去過這種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太平日子。”
皇太極道:“範愛卿,你也就是想想罷了,將來真的入主中原了,也不可能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啊。天下打了下來,如何坐得穩,還是一篇大文章。今年,索倫部的博穆博果爾就沒有來朝,札薩克汗派來個喇嘛致意,也沒獻九白之貢,中原的臣子們如張銓和張春者還有多少?每每想到這些,朕便常常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吶。”
范文程道:“皇上能居安思危,慎終如始,真一代明君也。”
皇太極道:“一代明君朕不敢當,朕只求能將先帝留下的攤子守住就不錯了。”
“何止是守住?皇上已將先帝之業發揚光大成泱泱大國,只待入主中原了。”
范文程對皇太極有著特殊的感情,快三十年了,君臣二人相處得十分融洽。皇太極和范文程在一起的時間要比與皇后哲哲在一起的時間多好幾倍。范文程對皇太極從心底裡景仰,知遇之恩,敬君之情,化作了鞠躬盡瘁的報效之行,他為有生之年能遇上一位一代明君而感到無比幸運:“皇上,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懷才不遇,最終皆老死林泉,文程卻能得遇明主,隨王伴駕,聆聽聖訓,並蒙皇上無比信任,此生足矣。”
皇太極心頭也是一熱,他聽得出來,范文程不是在奉承,而是在說心裡話:“正因為有你我二人的君臣際遇,才能有大清國今天。”
“皇上,千萬不能這麼說,臣只是盡了些綿薄而已。”
“這些話還是留給後人說吧,嗬,看,濟爾哈朗他們來了。”
在濟爾哈朗的行轅,皇太極等人正品嚐著屯田的收穫:韭菜炒雞蛋,小白菜燉豬肉。
皇太極饒有興致:“上秋要是能收上個百八十萬石的,就解決大問題了。”
豪格因入關有功已恢復了肅親王之職,並重新兼管戶部,他在一旁讚道:“這樣一來,既省了運輸之資,又免去許多勞役之苦,一舉多得也。”
皇太極道:“明軍則不然,他們還得運,這麼打下去,不用多久,拖也把明國的財政拖垮了。祖承政屯田的建議,實是斷南朝臂膀之良策。”
皇太極問道:“鄭親王,那些從關內來的百姓情緒如何?”
濟爾哈朗答道:“還好,有飯吃,有衣穿,都很安分。不過,個別人不消停總是有的。”
皇太極道:“說是軍屯,其實主要還要靠他們。所以不能太苦了他們,不能餓死人,不能累死人,更不能打死人。絕不可離散他們的家室,沒女人的要想辦法給他們配個女人,有了家室,就能紮下根了。”
濟爾哈朗奏道:“皇上,從開春以來,就不斷有關內流民逃過來,臣弟都安置了,不知當否?”
皇太極眉頭微蹙:“他們怎麼逃過來的?”
“臣問過了,是從關內永平府那邊的馬蘭莊一帶,大多是直隸人。”
“這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逃亡啊,大概在老家實在活不下去了。既然來了,當然要安置,但要嚴格控制他們的交往,一律不許外出,特殊情況要出屯的,要有路條,沒路條的一經發現,按明諜工論處,千萬不能讓明人的諜工混進來。”
“喳,臣弟記住了。”濟爾哈朗低頭應道皇太極正象再說幾句鼓勵的話,忽然一名太監在匆匆小跑而來,說道:“陛下,大阿哥有秘本啟奏。”
“拿來朕看!”皇太極皺了皺眉頭“喳~”小太監雙手將奏本遞上皇太極展開奏本一看,臉上的微笑頓時變成了憤怒,“哼~膽大妄為,來人吶,備馬,回盛京”
◆◆◆◆◆◆◆為了拿下錦州,皇太極制定了圍城打援的大戰略。皇太極對錦州採取的圍困策略是三個月一換,現在正好是多爾袞負責圍困錦州。由於兩白旗被多鐸抽調了兩萬兵馬前往朝鮮,所以用來圍困錦州的兩白旗士兵數量很緊張,包圍圈並不是很嚴密。
濟爾哈朗圍困的三個月裡,錦州連蒼蠅都飛不出一隻。以至於城中柴盡,人心浮動。到了多爾袞這裡,年輕氣盛,熱血滿腔的多爾袞顯然不喜歡這樣的消耗戰。
一個多月之內,無論多爾袞如何挑釁,祖大壽就是在錦州城裡不出來。
城裡的明軍還是不見動靜,眾將士都沉不住氣了。阿巴泰不知從哪搞來了一罈子酒,他暗中約杜度、碩託、葉克舒等人到帳中喝酒解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