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屢次被總兵賀人龍所敗,傷亡的人馬指不勝屈,雖然在漢南被他巧說脫逃了,然而平日提起人龍來,總覺得是一個大大的障礙。
於是便和軍師牛金星和宋獻策商議如何除掉賀人龍。
牛金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說道:“闖王可知道當年袁崇煥怎麼死的?”
李自成笑道:“當然知道,他是勾結建奴而死。”
牛金星笑道:“賀人龍恃勇而驕,屢次違抗上司將令,從前楊嗣昌曾專摺奏參,朝中一班文臣無一個喜歡他的,今若暗中散佈流言,只說‘賀人龍與大王同鄉,平日暗通聲氣,所以不肯認真剿殺’,那崇禎帝最是猜忌不過的人,一聞此言,定然疑心,加以各省督撫稍微說他一點壞話,必能置他於死地了。”李自成聽了此言,便囑牛金星如法施行。
◇◇◇◇◇果然不錯,這個風聲不久便傳到了北京,被那些小太監知道了,立刻吹到崇禎帝耳中。崇禎帝本來就有一點疑心,因為上年張獻忠犯蜀的時候,賀人龍與左良玉隨同督師大學士楊嗣昌入川剿賊,楊嗣昌厭惡良玉的驕恣跋扈,暗中曾許諾推薦賀人龍代替左良玉為平賊將軍。後來左良玉連戰有功,楊嗣昌不便無故將他降處,只能對賀人龍爽約。賀人龍見嗣昌食了前言,始終耿耿於懷,不肯與他賣力。
後來楊嗣昌在川東大戰,張獻忠敗走重慶,派人飛馬傳檄,命賀人龍合兵進剿,一連調了三次,賀人龍都置之不理,以致官兵垂成之功,毀於一旦。楊嗣昌心中大恨,暗中向朝廷說了他的許多壞話。後來回到陝西,又奉旨向河南去剿殺自成,襄城不戰而逃,以致總督汪喬年戰死,賀人龍身為大將,不能救護主帥——因此遠因近果,崇禎帝早已積恨在心!今日一聞這個風聲,正如火上澆油,一時大形震怒,立刻降旨:加孫傳庭兵部尚書銜,代喬年為督師,總督各省兵馬,即日馳往陝西剿辦自成。傳庭奉了旨意,由開封馳驛回京,面奏機宜。次日陛見請訓之時,崇禎帝便向他傳了一個口詔,叫他一到陝西先把賀人龍就地正法。
賀人龍也曾在孫傳庭手下聽用,孫傳庭對賀人龍的脾氣十分了解,孫傳庭回奏道:“賀人龍是陝軍宿將,屢建大功,只是脾氣暴躁,平時恃寵驕慢,實所不免。如果說他私通流寇,臣敢擔保絕無此事。臣還祈皇上天恩,赦其已往之罪,叫他立功自贖。”
崇禎帝聞奏變色道:“目下賊勢狂獗,官兵屢戰無功,若不將驕兵悍將明正典刑,何以整肅軍紀!”
孫傳庭駭得諾諾連聲,不敢再為分辯。回到府邸之後,及至出京之後,又恐怕走漏了訊息,生出意外之變,因此他在路上又佯意上了一個奏疏,說“賀人龍是臣舊部,請貸其兩喪督師之罪,留臣部下,令其立功自贖”。崇禎帝知道他的用意,他便故意批准。
賀人龍在襄城之役大敗而逃後,灰溜溜地回到陝西。他屯駐咸陽,害怕崇禎皇帝降罪於他,早晚提防著。孫傳庭在赴任的路上時,曾假意上疏替賀人龍求情,先穩住賀人龍。崇禎皇帝也假意降旨允許。賀人龍在咸陽得知後,稍覺心寬,也放鬆了提防。孫傳庭到西安後,與陝西巡撫張爾忠密謀一番後,召諸將來到他的行轅。
行轅之中,蟒繡輝煌,劍戟森排,三聲炮響之後,督師孫傳庭升了上座,撫按分左右陪坐,三司以下文武都黑壓壓地分兩旁侍立——那一種森嚴肅靜的氣象,令人不寒而慄。坐定後,由旗牌官傳下命令,高呼:“總兵賀人龍進見!”人龍聞令,急忙趨出班次,上前參見畢,站在一旁聽候令下。
孫傳庭大大方方地受完禮,方才慢慢地向他說道:“本部堂此次奉旨督師,關係國家安危,文武官員均宜各舒忠奮,捍衛封疆。但是卻查你賀人龍因為與李自成是同鄉,所以私通流寇,圖謀不軌,辜負皇上的天恩,真是豈有此理?”
賀人龍聞言大驚,急忙叩頭道:“小將受朝廷厚恩,誓以滅賊為志,豈敢存此不忠不孝之心,上負朝廷,下辱家門?還乞督師詳察!”
孫傳庭心裡也知道這事是崇禎多疑,但是崇禎有親口傳的密旨,自己哪裡敢不從?於是孫傳庭說道:“此事本部堂亦難作主。”正說時,早已立起身來,高聲道:“皇帝有旨,總兵賀人龍聽宣!”
賀人龍大駭,急忙向前跪下;左右文武聞得“有旨”二字,一齊都跪在下面。
孫傳庭走下座來,站在大堂臺上,朗聲宣旨道:“總兵賀人龍,私通流寇,圖謀不軌,襄城、項城兩喪督師,人龍擁兵不救,實屬辜負國恩,法難寬貸。著督師孫傳庭會同該省撫按,即行傳旨正法,以昭炯戒。欽此!”
賀人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