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頁)
那麼一瞪,趕緊嚇得退到一邊眼下是什麼都談不了,於是宋友亮便拿出紅酒、洋糖果等稀罕玩意兒讓洪承疇鑑賞。好不容易過了一炷香的功夫,洪承疇的耳朵聽音才清楚了。
於是宋友亮這才開始客套起來,“若不是去年洪經略以身犯險,以大無畏的精神挺身而出,將建奴主力牢牢地賺在錦州,我宋友亮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沒可能進瀋陽的。”
洪承疇笑笑,說道:“宋軍門不必過謙了,如不是你連下瀋陽、遼陽,建奴也不會因為軍心大亂而撤兵。老夫應該謝謝你才是。”
“洪經略虛懷如故,對晚輩更是諄諄教誨,我兩位家師說起洪經略也是讚不絕口。”宋友亮繼續送高帽子“不知道宋軍門師出何人?”洪承疇笑問“家師乃是孫伯雅與方仁植二公。”宋友亮答道“原來是孫公和方公啊!”洪承疇點了點頭,“果然名師出高徒!”
一番你我吹捧之後,洪承疇話鋒一轉,切入正題,“陛下要我們兩軍聯合,在遼東給建奴於重創,以彌補官軍在河南的大敗。”
“哎~”宋友亮嘆了口氣說道:“談何容易啊~!”
洪承疇也顯得很無奈,“正因為不易,老夫這才來找宋軍門商議。老夫已經有了腹稿。”
“洪經略果然縱橫捭闔,決勝千里。”宋友亮又適時地送出一頂高帽子洪承疇笑了笑,說道:“根據最近諜工來報,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他們幾個叛賊的日子不好過~”
“此話怎講?”宋友亮問道洪承疇笑道:“還不是因為宋軍門屠瀋陽之後,把劉良臣、祖可法之類的漢人留下了,還對外宣稱是你之所以能順利進入瀋陽是他們在城內接應?所以,現在建奴中有許多人對漢軍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成見。而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三人眼下正被半軟禁~”
“洪經略的意思是~~則反孔、尚、耿三人?”宋友亮說道洪承疇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就在宋友亮與洪承疇惦記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的時候,還有一個人也在打他們主意,此人便是多爾袞“為什麼?十四弟~~”阿濟格不解地大叫道:“我們大清國的皇帝誰來當,管蒙古人和漢人什麼事?”
碩託和阿達禮把兩紅旗的兵馬留在海州,自己並沒有回赫圖阿拉請罪去。而是藉口明軍步步緊逼,繼續牢牢地控制著兩紅旗的軍權。而此時,多爾袞也從廣寧秘密來到海州“是啊,十四叔~”碩託說道:“蒙古人、漢人只是我們滿人的奴才,誰當主子,哪裡輪到奴才來說了算?”
多爾袞不屑道:“你不懂~豪格有兩黃旗的支援,又自恃是長子,與皇上一樣出身扈倫四部,所以怎麼看都認為自己是最合適也是最應該當皇帝的人。可是時也異也。當年太祖時統一女真各部,天命末年特別重視團結、籠絡原扈倫四部的力量。至現在,扈倫四部同建州等部已融為一體了,已不需特別重視。為了大清能繼續擴充套件疆土,聯合蒙古各部的力量特別是科爾沁部的力量極為重要。當今皇上多次伐明,徵朝鮮,蒙古貴族的軍隊是主要的盟軍。”
“除此之外~”多爾袞繼續說道:“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三人的漢軍旗善用火器,攻城拔地,少不了他們的操持紅衣大炮。況且他們眼下手中也有一萬多兵馬。我們現在與豪格勢均力敵,誰能爭取到更多的朋友,誰就更有勝算。”
阿濟格從來不排斥使用漢人降將,被多爾袞這麼一說,倒也覺得十分有道理,他說道:“如今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三人足不出戶,周圍也多有探子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如同圈禁。如果十四弟你現在向他們伸手~~他們應該會很感激,但是~~~”
“但是怕滿人與漢人有罅隙是吧?”多爾袞笑道:“宋友亮那個蠻子故意放風聲說他之所以能進瀋陽,都是城內漢人降將做內應。依我看,這是他的挑撥離間之計~~”
“嗯~~”阿濟格說道:“如果十四弟你有辦法消除這個罅隙,那把孔有德他們延攬過來,就不成問題~~”
◆◆◆◆◆孔有德最近身上擔負了太大的壓力。雖然多爾袞還是相信他的,可是許多建奴上層還是都將瀋陽屠城的責任歸結到了他們這班漢人降將的頭上。他卻有口難辯。要道他是個漢人。無法和那些滿貴爭鋒的話語權。只的一個人吞著叛變自己國家的苦果。如果不是皇太極對他的態度還不錯。讓他受傷的心靈的到了一些慰藉。恐怕他早就的跳海自盡了。
尚可喜也不輕鬆,兩次海戰之後,他被宋友亮打光了水軍的家底。現在皇太極又一直昏迷不醒,建奴們本來就海洋觀念淡薄,更別提重建水師的事情了,於是尚可喜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