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頁)
,丘嶺起伏,要選擇一個可以望見從阜成門到彰義門一帶的高阜並不困難。他們在一個高阜上,從午時三刻就等候杜勳縋城回來,愈等愈覺焦急,愈覺害怕,以為杜勳進宮去凶多吉少,已經被皇上殺了。直到交了申時,才望見有人從阜成門附近縋出城來,許多人站在城頭上送行。
在高阜上等候的人們突然大喜,紛紛奔下土丘,向城邊跑去迎接,杜勳同他的奴僕和隨從太監們在離城一里遠的地方相會,被眾人包圍起來,向他紛紛地問長問短。杜勳的手下人告訴他說在會城門的臨時公館早已備好了一桌酒席,請他先回公館休息用膳,然後去釣魚臺向新主子稟奏進宮經過。杜勳說道:“胡說!本監欽奉新皇爺聖諭,進宮去勸崇禎皇爺讓位,皇命在身,怎能先回自己的公館休息!走,先到釣魚臺行宮去面奏新君,再回會城門休息用餐不遲!”
杜勳原以為他冒死進城去勸崇禎讓江山,不管成不成,必會受到大順皇爺和大臣們的賞識,結果卻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劉宗敏見了杜勳,冷笑道:“崇禎小兒派的兩個人送手詔給宋友亮,催宋友亮火速來京,在通州境內給我軍抓到了,哼!不管他崇禎肯不肯讓出江山,我們按時進北京!你進城的時候,我就對聖上說:目前大事已定,差杜勳去勸崇禎讓江山麼,其實是六指兒抓癢,多一道子!崇禎沒殺你,你帶著腦袋回來就好,趕快歇息去吧。”
宋獻策則是把攻破北京城的功勞全部歸功於自己的神機妙算,正眼都沒瞧杜勳一眼,更別提安慰的話了。
杜勳的心一下子冷了八分
【213】天下四分
崇禎首先逼周後自殺,周後傷心痛哭:“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說完自身亡。崇禎又下令後宮嬪妃和懿安太后自盡,等到太監覆命“娘娘領旨。”崇禎又叫來太子、定王、永王。崇禎安頓完三位兒子後,讓他們易裝出了宮城。處理完三個兒子的事情,崇禎在往坤寧宮的路上遇到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崇禎對他說:“爾何為生我家。”揮劍向她砍去,長平公主用手臂一擋,手臂被斬斷,立刻昏了過去。崇禎也沒有再理長平公主,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煤山,上吊自盡。而王承恩也隨之自。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大軍進入內城,太監王德化率領內宮殘存三百人在德勝門迎接闖王,太監曹化淳引導李自成從西長安門進入大內。李自成進入大內後,知曉崇禎、太子、二王下落不明,立即發榜懸賞。
突如其來的政治變故,讓大明官僚迅速瓦解,有一小部分崇尚傳統士大夫氣節的大臣選擇了殺身成仁的歸宿,其中皇親國戚六人,大臣二十一人。這些人難免有些愚忠的思想,但他們那種視死如歸的氣節還是讓人感動的。但更多的人選擇了投降的卑劣行徑,共有一千二百多大明官員投降。
李自成入京後,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很快就被抓住。這三個孩子皆著民間破爛衣服,帽子上與絕大多數北京市民一樣,貼“順民”二字。
李自成本人沒兒子,看見這三個眉清目秀的玉孩兒,心中不由自主生出憐愛,安慰他們說:“你們今日即同我兒一般,不失富貴!”他立刻喚人為他們換上新衣。
這幾個孩子智商很高,但自他們幼長於深宮,沒有經歷過世事,說話口無遮攔,回答李闖問話時,言及農民軍,還一個一個“賊”字。對此,李自成也不怪。
李自成問太子朱慈烺:“知道你父親的事情嗎?”
太子答道:“知道,父皇已經崩於壽寧宮。”
李自成又問:“知道你們老朱家為什麼失去天下嗎?”
太子答道:“知道,父皇誤用庸臣,而文武百官都為私利爭鬥,枉顧國事。”
李自成聞言笑道:“原來你也明白這個道理。”
太子可能是平日聽左右儒士教誨,恨恨地說:“滿朝文武官員無情無義,很快就會來向您朝賀求官。我現在只求你不要殺害我家人、不要毀壞我祖先的陵墓、三不要殺害百姓。”
李自成聞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對於明朝官員的貪腐,他本人感觸自然不淺。崇禎帝太子之言,無形之中又加深了他對明朝官吏的憎惡。有了這種惡意,加上劉宗敏等諸將的貪婪,才最有可能是導致緊接而至的對明朝北京大官們的“追贓”拷掠的起因。
三月二十二日,太監在煤山發現崇禎屍體,用門板將崇禎的屍體從煤山抬了下來,與周後的屍體一起停放在蘆棚之中,可嘆一國之皇上、皇后死之後,死後竟然受到這樣的待遇。不久,這些太監又受命將崇禎和周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