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麵票據,也就是紙鈔。某種意義上來說。紙鈔就是一種特殊的標準票據。其單一面額可能比較小。同時流通的範圍又更加廣泛、靈活與普遍。
這種紙幣就是後來成為全世界最足值的貨幣大明寶鈔的前身——遼東寶鈔有鑑於明代百姓對紙幣的不信任,所以這次發行的寶鈔數量比銀元還少,總面額只有五萬兩,面額最大不過十兩。分為十兩、五兩、二兩、一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二分、一分,一共十種面額。發行方式也是先從內部開始發行,各地興業錢莊都可以通存通兌。
遼東寶鈔一經發行,反響強烈。到遼東來經商的商人對寶鈔十分歡迎,於是宋友亮決定在發行十萬兩。不出三月,從朝鮮、蒙古甚至日本來的商人都手拿遼東寶鈔在遼東購買貨物。
【210】李自成破太原
於此同時,兼併了羅汝才和革左五營的李自成開始了東征,邁出了滅亡明朝,奪取天下的關鍵一步。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三早晨,李自成率領牛金星、宋獻策、喻上猷在西安新降的武將,由李友、吳汝義、李雙喜、李強等率領的數千精銳騎兵護衛,從長安動身東征。留守長安的文武大臣,袁宗第率領,一直送到灞橋。劉宗敏的一支人馬,由高一功和賀錦率領,早到了韓城,已經同東征大軍渡過黃河,明朝的秦王和幾個郡王都帶在軍中。崇禎十五年在河南破汝寧時捉到的崇王也帶在軍中。
大順朝東征的先頭部隊,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就踏著堅冰渡過了黃河。主力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韓城和禹門之間的沙渦渡河;一路由韓城向蒲坂渡河。李自成從長安啟程的時候,陝西省的許多府、州、縣的明朝政權,已經紛紛瓦解,有的地方士民開啟城門迎降,有的正在準備迎降。李自成在路上不斷接到劉宗敏的飛奏,有時是劉宗敏轉來的賀錦和劉芳亮等大將的稟報,知道到處沒有遇到抵抗。果如所料:勢如破竹。在路上,每晚駐營以後,倘若沒有緊急軍情需要他處理,他仍然請牛金星帶著新降的文臣,為他講解經書和《資治通鑑》。離開長安後的第一次經書講題是《春秋》上的“春王正月”。
牛金星認為,目前正是大順皇上正月出師,所以選取《春秋?魯尹公元年紀事》開始的這四個字,依照《公羊傳》的意見,大加發揮,向李自成宣傳做大一統皇帝的思想。李自成也是希望做大一統江山之主。如今形勢順利,只要攻下北京,收拾江南雖然還不能說可以“傳檄”而定,但是必不會經過大的戰爭。所以牛金星講解《春秋》上的這四個字,很投合他的心意。
李自成同他周圍的群臣,在一片勝利的歡悅中,策馬踏著堅冰渡過黃河,於正月十六日到了蒲州,祭了關公,十八日到猗氏,十九日到聞喜,二十日到絳州,二十一日到曲沃,二十三日到了平陽,在平陽停了五天,同劉宗敏、李過等開了一次軍事會議,發表了使一般庶民百姓都能聽得懂、讀得懂的上諭,便向太原進軍了。
東征大軍每到一地,就將已經拆掉的驛站恢復,整頓了驛卒,配備了馬匹。所以,李自成沿路到長安的信使和公文不斷,朝中大事和關中、漢中、河南、湖廣等地情況,也都不斷地向李自成稟報。倘若有重要軍情,則逢站換馬,日夜不停,雖相距數百里,一日夜可以到達。這個正月,長安朝廷每日要收到四方許多公文,也發出許多公文,而最重要的是通往太原一路的訊息。凡是長安朝廷收到山西方面的公文和訊息,都要報進宮中劉芳亮率領的十萬人馬,作為進攻北京的一支偏師,渡過黃河以後,就同主力分路向晉南前進,一面追趕高見,一面佔領晉南各府、州、縣。遵照李自成的命令,從晉南向東,越過太行山,進人河南省的懷慶地方,然後由安陽向北,威脅畿輔。賀錦率領的先鋒騎兵,則沿著從平陽去太原的大道繼續前進。
當是明朝在山西境內的兵力,十分空虛。巡撫蔡茂德直接指揮的府標營,大約只有三千人。他原來駐在平陽,可是山西省從河曲城開始,就與陝西相臨,只隔著一道黃河,上下一千餘里,到冬天全都結冰,隨時可以渡過,更不是少數兵力可以防守的。蔡茂德奉崇禎皇帝嚴旨,不能不佈置守河。可是他手中無兵無餉,毫無辦法。正準備戰死在平陽的時候,晉王卻催他趕快回太原,全力保護省城。因為當時不僅是平陽以西黃河危急,而且在河曲附近,也哄傳大順軍渡河,那就是說,李自成的人馬不僅要從平陽進軍,還要從北邊走偏關過來,從北邊包圍太原。所以太原城中,從晉王宗室到達官富紳,都十分害怕,緊催巡撫蔡茂德回去守城。蔡茂德知道,倘若太原失守,他就更不好向皇上謝罪了。所以當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