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洪亮的聲音遠遠傳出來。隨著範順寶一聲吼,所有河工一起動手,只見鐵鍬上下翻飛,泥土不斷從溝渠中被挖出來,只一枝香的時間,溝渠的雛形就已經顯現。
範順寶挖渠自成一法,別人挖渠都儘可能裁彎取直,這樣工程量也小,造價也便宜。範順寶卻偏偏反著來,他畫下的水渠走向都是蜿蜒迴轉象條蛇。範順寶卻有自己的說法,他說道:”水流三道彎,其勢自然急。”可你要他具體解釋為什麼會有此現象,他卻又說不出個子醜寅卯。實際上,水流從水位高處往低處流,渠道坡度適當,受重力的作用,水流速度會自然加速。渠道坡度過陡時,水流速度很大就會產生水躍;如果擋水築壩,也會抬高水位,用於澆高地。渠道在平面上的轉彎處不平順或彎道過多,水流會沖毀渠背,發生決口;二是指渠道縱剖面上的區域性突然升降,水流對渠道建築會起破壞作用;三是指在一定的情況下,也可利用彎道雍高水頭引水澆地;四是利用彎道損失水頭,也可調正渠道坡度。
範順寶選渠口也自有一套,他從原有的水渠引水,渠口一般選在凸岸靠下面的地方,這樣進渠泥沙就少些,很合乎科學原理。除了選好引水口以外,在下面還要尋找退水出路,調整好坡度,形成”上引下拉”的水力沖刷系統,使渠水在灌溉的同時,自動沖刷沙土和淤泥,保持流水暢旺。
宋友亮也佩服範順寶這無師自通的水利學問,可有一個問題,就是範順寶設計的水渠工程大,海陽所的男丁非常有限,即使挖土方每天挖到四肢發軟,手腳磨出血泡,那灌溉渠依舊是個雛形。甚至連宋友亮的親隨許二多和張石頭都被派去挖土方了,從這年秋後開始,海陽所就再沒下過雨。宋友亮知道,這是明末著名的崇禎大旱開始了。
【5】一批災民
從1637年開始,山東10多個州縣出現”夏旱無麥”與”大旱米飢”;1638年,”春大旱,井泉大竭,黃風時作,飛沙遍天”;1639年,《益都縣誌》記載:”自正月不雨至於六月,七月大蝗,歲大飢,人相食,流民載道”;到了1640年,發展為全省特大旱災,48個州縣記載出現”人相食”,大旱持續到了1641年,”土地荒蕪,村落為墟”,民飢而死者十有。
“再不挖好渠,今年的收成就危險了~~”宋友亮看著進展很慢的土方工程憂心忡忡。不過海陽所周圍幾個屯堡的軍戶都被牢牢地束縛在所屬的屯堡裡,海陽所要想僱傭工人,恐怕得從軍戶和屯堡之外想辦法。
崇禎九年山西在遭受連年的旱災、蟲災後,三月,又發生大饑荒。時流民無糧,只得食樹皮、草葉。樹皮、草葉盡,乃人相食。臨近山西的河南南陽,也發生饑荒。唐王聿鍵奏河南南陽飢,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禎帝乃下詔發三千五百金賑濟山西、南陽,並免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餉。即便如此,河南依舊有大批災民向周圍的州府逃荒,成為流民。其中有一部分流入了山東,朝廷下令要各州府妥善安置,不致流民生事山東布政司就把安置流民的人物一級一級攤派下來,副千戶姜懷仁去萊陽縣領糧餉時,本萊陽知縣硬攤派下來的任務,海陽所要安置五百流民。本來衛所是歸五軍都督府管轄,明代後期劃歸地方,糧餉由地方供給。現在萊陽縣攤派下來的任務,你要是不給安置,那明年的糧餉你就甭想要了宋千斤直覺頭皮發麻,”安置?如何安置?”他緊張地說道:”流民一但鬧將起來,飢不擇食,那可是會象蝗蟲一樣遇到什麼吃什麼~我以前就親眼見過一群流民把人宰了當吃食的~~”這讓宋友亮想到了《生化危機》中的鏡頭,不由一陣反胃副千戶許仁彪說道:”雖然我也很同情那些流民,可咱們海陽所辛苦忙碌大半年的心血不能毀於一旦~~我看,要把咱們堡裡的丁壯都集合起來,如果流民們亂來,咱們就只能用強~~”
姜懷仁也點點頭,說道:”冬麥已經種下了,所以田地絕對不能讓流民破壞。如果他們安守本分,那咱們可以拿出一些存糧,熬了稀粥分給流民。如果他們飢不擇食的亂來,那麼就別怪咱們海陽所的人下手狠~”
眾人一直商量到第二天凌晨,副千戶、鎮撫等各自由宋千斤安排好任務之後,剛要散去,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只見百戶李玉桂神色慌張地在門口喊道:”~~流民來了,黑壓壓地一大片啊~~”
宋千斤一骨碌從炕上跳了起來,喊道:”召集全堡十八歲以上的人,各個抄傢伙,絕對不能讓流民到田裡刨食~~友亮你也拿上傢伙一起來~~”
等宋友亮和宋千斤等人登上壁壘一看,天哪,這流民何止四五百,至少有一二千人。他們大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