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第3/4 頁)
些疥癬之疾,他們要的不是法國的徹底臣服,他們要的乃是法國到英國的出海港口!
這才是德國人的真實目的。
有了這些港口,德國陸軍配合從老巢裡出來的公海艦隊,就能真正威脅到英國。
英法英法,焦不離孟,法國是小弟,英國才是老大,只有把這個帶頭大哥做了,德國人才算是稱霸歐洲,乃至宰執世界。
至於法國嘛,德國太瞭解了,只要不把他們逼的太緊,不用多久,他們體內的浪漫主義‘毒素’就會自行發作的。
不足為慮。
法國淪陷,英倫三島危急,這個緊急事態反倒是幫了愛德華七世的忙。
本來由於英女王的申明而傾向於倒愛德華七世的國內局面,又變得對這位國王有利起來。
有人說,維多利亞是我們的女王不錯,但她跟德國佬勾結,就是賣國!我們還是應當面對現實,團結在現任國王的周圍,絕對不能讓德國佬登上我們神聖的國土!
等維多利亞女王發現到這個狀況,連忙知會德皇威廉二世,要求他撤軍,解除對英國本土的威脅。
不過,威廉二世似乎有點倔脾氣,他覺得這是擊敗英國,奪取它海上霸主地位的最佳時機,所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維多利亞女王的要求。
幾乎在明斯克戰役打響的同時。二月十六日,德國公海艦隊與英國皇家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以西——錫利群島附近碰面了。
交火一觸而發。
後據統計,雙方一共投入了戰艦超過三百艘。其中主力的鐵甲戰列艦,英方四十二艘,德方六十六艘!
史稱‘錫利大海戰’。
錫利大海戰的確犀利,原本歷史上憋屈了一輩子的公海艦隊發揮出了不愧其名的‘公害’勁頭,從甫一接觸,就衝著英國皇家艦隊發起了不要命的攻勢。
英國海軍方面,因為被克萊豪爾拐帶走了一大部分戰艦,實力極為有限,所以毫無意外的,海戰開始。他們就被德國公海艦隊壓著打。
有了遠端炮火的現代海戰,多出一艘戰列艦可不簡簡單單是數字上的‘加一’。
打個比方,五艘對四艘,差距雖只有一艘戰艦,但打完之後。極大可能是勝利的一方還有三艘戰艦剩下,而失敗的一方則會全軍覆沒。
這個公式就是,五的平方減四的平方再開根號。
因此,德國海軍多出了二十四艘戰列艦,優勢可謂比天大!
或許一仗打完,自己毫髮不傷、對方卻片甲不留的場景都會出現。
不過,千萬不要小瞧了英國海軍幾百年的底蘊。
他們內部儘管士氣低落。但專業水平可一點兒沒丟。
眼前這般惡劣的敵我懸殊情況,他們是心頭雪亮。
眼見覆滅危機近在眼前,英國大西洋艦隊總司令(此時皇家艦隊的最高指揮官)當即立斷,啟動了‘敢死令’!
所謂敢死令,就是當英國海軍處於生死存亡一線的時候,執行的特別命令!
與敵方同歸於盡的命令!
敢死令下達。英軍先是佯裝逃跑,利用對附近洋流的熟悉程度,迅速拉開了德國公海艦隊中戰艦與戰艦之間的間隔。
接著,英軍戰艦分成六道小縱隊,各取方向前進。將孤軍深入的一部分德軍戰艦切割包圍。
包圍之後,英軍也不用火炮攻擊,反而是採取了最直接了當的進攻方法:一對一衝撞,以己方一艘戰艦,換對方一艘戰艦!
一命換一命!
沒錯,前面說過,當一方的戰艦數量每多出一艘,其產生的戰鬥力將會以平方的形式倍增。
那麼,現在戰艦數量處於劣勢的英軍與德軍一換一,賺的一方將是英國。
況且,執行一換一的‘敢死令’至少有兩個好處。
一是擊毀敵艦的速度要快過用炮彈轟擊,可以節約時間;
二是用來與敵方同歸於盡的戰艦可以由自己選擇,對方是戰列艦,己方用一艘魚雷艇去換就算用兩艘去換,也是相當值得的。
這種戰術德國海軍簡直聞所未聞,很快,那一部分被包圍的小分隊就被數以十計不要命的英國軍艦碰撞上,頓時爆炸聲響徹整個海面。
僅僅三分鐘,德軍六艘孤軍深入的戰列艦就被撞沉,而英軍僅僅損失了一艘戰列艦和十三艘次等戰艦。
這樣的戰損比,放到平常,足以成為一場值得誇耀十年的偉大勝利,但現在,這點戰果固然可喜,對英軍來說卻還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