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4 頁)
秦王殿下素來足智多謀,手下良將如雲,士卒效命,乃是一支虎狼之師,若令秦王殿下統御全軍,卻敵有望”這個文官說完,還回頭看看孫可望,孫可望衝他微微點頭,他這才整整衣冠,繼續說道,“那建奴入寇中原,百姓多忿之,若趁此良機兵出川陝,王師所至,百姓自當簞食壺漿,到時候人心孝順,萬眾一心,通力卻敵,我軍定會大獲全勝,天下就此平定也未可知”
這句話讓處於絕望之中的永曆帝看到了許多希望的光輝,在大敵當前的緊要關頭,他卻看到了自己乘白馬入京師定天下的景象,忍不住哈哈笑起來。
“陛下,陛下?”下面的大臣們目瞪口呆的看著坐在皇位上吃吃發笑的皇帝陛下,心道莫不是敵人大軍來到,皇上被嚇得得了失心瘋,傻掉了?
“好,好就封孫愛卿為節度天下諸軍大元帥,太子太傅,平天王,賜九錫,可以上殿不拜”永曆皇帝一時興奮,竟然說漏了嘴。
賜九錫?歷史上賜九錫就是謀權篡位的先兆,被賜予九錫的同志都是當世的猛人,比如說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恆玄,陳霸先,李淵今天又輪到了孫可望。
當孫可望仔仔細細詢問了身邊的人,得知這個訊息是真的的時候,他幾乎要跳起來了,想起歷史上被賜以九錫的幾位前輩的豐功偉績,他不由得心馳神蕩,這就是暗示我可以篡明自立啊
雖然每一個篡位賊子未必都被賜以九錫,但是被賜以九錫的,後來都是謀權篡位之輩。
當永曆帝冷靜下來的時候,想起歷史上被賜以九錫的那些古人們的豐功偉績,饒是他再沒心思,也是冒出一身冷汗,難不成我這苟延殘喘的朝廷,就要毀在這孫可望賊子的手下?
想過許多之後,永曆帝那顆驚恐的心終於慢慢平定下來,依照目前孫可望的實力還不足以篡位自立,再說即便是他同意,他手下的李定國,劉文舉等人也未必會答應,大可不必對此提心吊膽。所以自己放寬了心,這孫可望現在應該對自己感激涕零,誓死效忠了吧
這回領隊的是滿清大將敬謹親王尼堪,率領綠營漢軍二十萬,蒙古正藍,鑲藍兩旗共七萬,大軍浩浩蕩蕩越過子午口,兵發四川盆地,和大明劉文秀部在江油大戰一場,劉文秀不敵,退至四川。
此時的四川盆地還是人煙稠密之所,所謂的張獻忠屠蜀不過是滿清殺人之後編出來的託詞,要是張獻忠將川人都殺光了,李定國等四將又如何在四川與滿清周旋二十年之久?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編寫,或者說對於勝利者而言,歷史不過是個被隨意**的ji女。
當李定國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他正在和東山軍派來的代表高元華進行商討。
高元華乃是東山軍中二號人物,位高權重,掌握著東山水軍全部力量,派他前來,也顯示了東山軍對李定國的重視。
“小弟早聞鴻遠兄大名,神交已久,奈何關山遠隔,常以為恨。今日得見,三生有幸”高元華按照李輝的命令,極力拉攏之能,仔細看眼前這個將領,面如冠玉,英姿勃發,無論是相貌還是才能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高兄弟過譽了。”李定國被誇得面色泛紅,“久聞貴軍盛名,今日也算讓李某開了眼界。當年同袍有名喚孫英閣者,是據說也在東山軍中當值?”
“現為我東山軍炮兵師長,都指揮使銜,”高元華笑道,“草莽之中,卻是英才濟濟,我家楚王當年也不過引車買漿之流,故對將軍早有心心相惜之情。”
“自古寒門多才俊,每逢亂世,便是寒門子弟大展身手之時。”李定國應承道,“現今滿清數十萬大軍壓境,這小小的成都,怕是要抵擋不住了。”
“這個好辦。”高元華見李定國面色憂慮,笑道,“若我家將軍遣兵來救,將軍以為如何?”
李定國那雙劍眉忍不住跳了一下,略略思慮一下,緩緩道,“既然東山大軍前來救援,自是好的,不過這千里迢迢,恐怕遠水難解近渴。還是”
“要說前來救援,未必要我軍親至,將軍不知我東山火器威震天下麼?”高元華說著一拍手,“抬上來”
士兵們從廳外抬進幾個沉重的木箱子,箱子上還貼著封條,放在正中的地面上,砸得青石鋪就的地面騰起一陣灰土。士兵們從箱子邊拽出一根撬棍,“咔嚓”一聲將木箱子的頂蓋掀開,露出裡面的東西來。
裡面是地雷。
另外兩個箱子裡裝的卻是長長地圓圓的東西,還帶著一個尖,看上去好像放大版的蠟燭。高元華解釋道,這東西就是天下聞名的東山利器: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