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默哀的子君。
在劉雯疑懼的目光中,廖輝走到子君跟前,似笑非笑的說了幾句話,子君頭都沒抬冷冷回了兩句,廖輝的臉色陰沉下來,斜眼看了看張昕揹著手走出殯儀館上了他的銀色雷諾。子君抬起頭,見劉雯橫在跟前,後者緊張的說:“子君,我有情況!”
11日清晨7時,子君和方一鳴挎著揹包如約來到市文物局,一輛黃色豐田越野車早在門前等候。鍾教授隔著後窗朝他們抬手,子君禮貌的做了回應。前車門忽然開了,跳下一個穿運動裝的青年,抬手敬了個禮:“杜隊。”子君這才認出是刑警隊的小趙,於是回了禮,問他怎麼在這兒。小趙說他是替張昕來幫忙的。說著就要接下子君的行李,子君揮手謝絕,帶著方一鳴上了後車廂。
後車廂空間很大,有兩排座位,前邊一排坐著鍾教授也他的女助手。鍾教授熱情的與子君和方一鳴寒暄,女助手照例一言不發。摘了揹包,子君和方一鳴在後排坐下,負責開車的壯男透過後視鏡鄙視方一鳴,因為他提醒了兩次,後者才把車門關好。豐田越野怒吼一聲開路,還沒坐穩的方一鳴驚叫著歪進子君懷中,紅著面孔連聲說對不起。
小趙是洛陽人,一路上興致勃勃介紹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子君和鍾教授默默地看著窗外,兩個助手亦不言不語,只有方一鳴聽的有滋有味不斷髮出提問。約莫三個鐘頭,越野車的車輪就滾進了九朝古都的疆界。
經洛陽郊區抵達邙山,又沿207國道駛到黃河岸邊。按鍾教授的意思,大家先去了漢光武帝陵。光武帝的陵冢坐北朝南離黃河堤壩僅數十米,整個陵園佔地100餘畝,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鐫刻“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四周松柏掩映,其中有28棵高聳入雲的柏樹。小趙介紹說,這是“二十八宿”,象徵跟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雲臺二十八將”。
子君摸著其中一棵古柏問:“是東漢時期種的嗎?”小趙說:“是隋唐時栽的。”子君又問:“邙山是個風水寶地,以前的帝王夭子,達官貴人都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願望,光地面就有大型封土堆900多座,地下暗藏的古墓更達數十萬之多。 。為何這位光武皇帝放著好好的邙山不選,偏要葬在這水患之地?”
“這你就不知道了。”小趙又開始滔滔不絕起來,“劉秀雖然英明,可他卻生了個犟勁兒子,總跟他父親唱反調,劉秀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攆雞,拿他一點沒轍。劉秀在病危的時候囑託兒子,說‘父皇命中缺水,當我昇天之後,你一定要把我葬在黃河中心,以解乾渴之苦。’”他這是正話反說,以為兒子會犟著把他葬到邙山上,如此正合他意。不了,那犟勁兒子痛哭流涕,跪在床前抓著劉秀的衣襟哭道‘父皇,兒臣一向不聽您老人家的話,讓您傷了半輩子的心,以後兒臣再也不會了,您交託這事兒兒臣一定照辦。’怎奈君無戲言,劉秀梗梗脖子無話可說。劉秀死後。犟勁兒子率人划著龍舟將劉秀的靈柩運到黃河中心,然後投了進去。結果,黃河滾滾北去,原來黃河中心的地方出現一座大的墳丘,上面長滿鬱鬱蔥蔥的柏樹,就是現在的劉秀墳。”
子君邊走邊笑:“這個傳說沒道理,歷時上的劉莊可不是犟筋啊。”鍾教授接了話茬:“傳說畢竟是傳說,有沒有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把事情傳下來了,它恰恰說明眼前這座是個疑冢,劉秀真正的陵墓就在黃河中心,只有埋藏了極為重要的東西,劉秀才會想方設法以保陵墓萬年不損。”子君仍然無法理解:“可劉秀包括漢明帝劉莊一向提倡薄葬,這不符合他們的行為風格。”鍾教授對子君的一再質疑感到不快:“符合不符合,找到陵墓開啟便知。”子君停下腳步:“咋麼找?”鍾教授神秘的笑了笑:“我自有辦法。”
此時的黃河屬枯水季節,水面僅兩三百米寬,河心有座小島,島上樹木錯落黃葉飄飄,映在水中甚是美麗。壯男從後備廂撈出一隻半人高的黑色提包,“嘩啦”一聲開啟,露出各種測量儀器、刀具、DV攝像機、望遠鏡、強光手電還有兩件潛水服。鍾教授拿過望遠鏡站在蘆葦坡上觀察了幾分鐘,忽然指著接近和中心一片顏色較深的水域:“那裡!”
壯男從箱中取出一件造型奇特的儀器端在手裡,穿上潛水服跳到水中,漸漸遊向指定位置。女助手就站在岸邊,抓過線頭接上另一件儀器。鍾教授則不慌不忙找片乾淨的草地坐下來,邊跟子君他們聊天,邊注意著河裡的動靜。
十幾分鍾後,女助手快步走來,輕聲向鍾教授彙報:“水深14.6米,有共鳴性迴音。”不多時,壯男渾身溼漉漉的上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