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書樓尋覓。
第二天一早,胡長生徑直跑進藏書樓,瞪著眼睛大搜特找。
狀元陳世俊和榜眼張君瑞萬分驚訝,這位探花郎好像狂蜂浪蝶般繞來繞去,忽上忽下,四面八方翻閱那些糜爛的舊書,奇怪。他想找什麼?
胡長生尋找一個月,終於在垃圾似的書堆中發現一冊極薄的爛書。他驚喜地發現封面上隱約寫著一個德字,裡面千瘡百孔,其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和其光,同其塵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載營魄抱一,有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胡長生能認出來的,只有這三百二十三個字。雖然斷斷續續,但是看得驚心動魄,這部經卷,講的完全是天地之道啊!與自己感悟的自然之道何其相似。他急忙謄錄下來,將原書放好,一溜煙跑到太清觀。
紅塵道長看過之後,雙手捧著薄紙,激動得滿臉通紅,連聲道:“胡公子,這這果真是我教的鎮派之寶啊!可惜,應該有五千言,如今只餘三百餘字。”
胡長生和紅塵道長很快冷靜下來,共同分析其中精義。這篇《道德真經》講的是天人合一,如何探索天地萬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分有、無兩個方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存在,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由是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妙用。道之理貫穿於萬有,萬有相對於存在,極則必反,終必歸一。道動,則萬物發生,道靜,則萬物返本,這是道的根本規律。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無為,以之修身,應當無慾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部《道德真經》具有超凡入聖的大智慧。
二人在短短的三百二十三個字中,領悟出許多前所未有的奧義,境界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極大提升。如果這部經書完整,收穫肯定更大,然而僅憑這些字,還解決不了胡長生的難題。
胡探花決心己定,自己不能永守家中,必須遊歷天下,在平凡世界中體悟天地自然之道。他試探道:“請問道長,可知道無塵法師和黃峰真人?”
紅塵道長仔細回想了一下,搖了搖頭,歉然道:“貧道孤陋寡聞。”
胡長生並不感覺失望。知道又能怎樣?不知道又如何?如果真正理解《道德真經》的含義,自己不應該懷恨,還是隨其自然吧。
時光如梭,大年過後,很快出了正月,胡長生已經在翰林院任職五個月。眼看到了春天,他再也按捺不住,憋著勁要找皇上舅舅談談。
這天下午,皇上東方雲龍一時興起,派一名小太監來胡府傳旨,命胡翰林去御書房見駕。胡長生大喜,不知道皇上有什麼重要事情,但自己正巴不得有這樣的機會,於是急忙跟隨太監入宮見皇上。
胡長生行過君臣之禮,站起來靜候一旁。
東方雲龍站起來,踱到胡長生身邊笑道:“胡翰林,最近可有詩作?”
胡長生立刻釋然,原來為這點小事把我從家裡叫來?皇上真是隨心所欲啊。他恭敬道:“回陛下,微臣近來沒有作詩。”
“可惜。”
東方雲龍感慨道:“胡翰林,你青春年少,應該大展才華才是。”
胡長生躬身道:“皇上說的是,只是微臣最近才思枯竭,一直作不出好詩。陛下,臣有一個請求,請允許為微臣去各地遊歷,以增見聞,臣不勝感激。”
東方雲龍含道:“為何有此想法?”
胡長生胸有成竹道:“陛下,臣聞古之學者,多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者,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臨。盡信書,不如無書。臣以為,今之學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互為補充。讀書為靜,行路為動,一靜一動,一陰一陽,相輔相成,左右逢源,生生不息。書中知識有限,只有